晴時多雲

書劍集》我們危險嗎?

2017/02/20 06:00

央行信譽經常影響政策效力,聯準會對QE退場方式的猶豫,除了希望在正常化的過程中,儘量不影響金融市場的波動外,也想蓄積應付反向衝擊的能力,維持大眾對其信心。(取自維基百科)

@歐陽書劍

全球金融海嘯後近十年,主要國家慢慢走出經濟泥淖,但英國脫歐談判還未正式上桌、美國總統川普與行政司法部門的闖關遊戲打得正烈,近日是否再發生危機猶不可知,不過各國除了乘著景氣順風而行,大都已在思考重新儲糧備戰,希望廣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施展空間。

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成長率及國際貿易量持續低迷,亞洲國家恢復雖快,但隨著美、歐站穩腳步,全球今年才有更接近正常的成長,「我們安全了嗎?」前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提出疑問,不是因為危機會來,而是懷疑是否準備好了新的因應方式。

前一波金融危機重挫全球經濟,美國聯準會(Fed)執行大量買入債券的量化寬鬆(QE)政策,資產負債表規模也從二○○八年七月不到一兆美元,迅速膨脹,如今總資產仍然維持在四.五兆美元左右的高點,雖穩定了美國經濟,但寬鬆政策也引起通膨疑慮;實際上,美國通貨膨脹率並未失控,甚至還低於目標值,不過,因閒錢充斥,即使物價依然穩定,QE退場的速度與方式,仍備受關注。

全球金融海嘯來臨時,各國央行首先調降政策利率,以拉低市場短期利率刺激景氣,而為了增強寬鬆力道,再壓低長期利率,非傳統政策紛紛出現,央行不僅購入大量債券,甚至發生政策利率下調至負數的情況,希望引領市場的預期心理,使長短期利率均能維持低點刺激經濟。

這一波景氣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但美國貨幣政策回到正常化的路徑,並不反向依序執行先前救市的政策,也就是並未先賣出債券、再調升利率,而是先緩慢調高政策利率,並觀察市場變化以定行止,至於何時賣出危機期間購入的大規模債券,則依然未決。

央行信譽經常影響政策效力,聯準會對QE退場方式的猶豫,除了希望在正常化的過程中,儘量不影響金融市場的波動外,也想蓄積應付反向衝擊的能力,維持大眾對其信心。就美國而言,景氣確實回溫,但速度及幅度均不夠快,若突然再有不利因素衝擊,則貨幣政策的空間將有限。因此,聯準會利用機會先調升利率,希望儘快遠離零的困境,以留下景氣突然反轉而下時的應變空間。

財政政策也是如此。在景氣逆風來襲時,政府能調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結構改革的方向及速度因應,各國在金融海嘯期間,因政府負債壓力甚重,無法以擴大財政支出促進需求,貨幣政策工具因此傾巢而出。如今美國開始建立貨幣政策未來的調整空間,各國也正重建財政餘裕,連歐盟國家的政府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也慢慢下降,一方面重建財政紀律,也有利於提高應付景氣衝擊的能力。敵人來襲時,輸贏牽涉雙方,雖然強中更有強中手,但若已高築牆、廣積糧,自然會更有獲勝的機會。

天氣冷時多添幾件厚衣,暖風輕拂則沉醉在樹海裡,本就是習以為常的生活體驗,因四季景色年年掩至,踏在過往足跡上的腳步自然輕盈,即使巨變摧至,也終將發展出記憶中應變的選項。貨幣政策正常化,也算傳統化,回到過往的仗劍出招方式,可是內力已非昔比,既已有過奇遇,則在平凡的招式中,也能發揮更強大的威力。

不必怕變動,「我們危險嗎?」不是「我們安全了嗎?」的相對詞,危險的因子一向潛藏在側,是否安全?取決於有沒有應付危機的能力。擬定政策時,若只埋頭向前,而不審視環境的變化,蓄積足夠的應變力量,則一定都處在危險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