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資爭議性高、量能效益低 凍結有理

2017/07/24 06:00

時任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提出,原本構想是開放中客直接買台股「個股」,但考量風險控管及外界反彈,範圍縮小為只能買台股「基金」。(記者簡榮豐攝)

記者王孟倫/特稿

「中客買台股基金」伊波三折,從研議構想至今已長達兩年半,不僅涉及爭議性與敏感性高的中資問題,「實質效益」也非常低;除了台股基金對中國散戶並無特殊吸引力,加上我方也設有門檻,中客實際能投資空間非常有限,對台股量能只是杯水車薪。

首先,在爭議性方面,這項政策是二○一四年底、時任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提出,原本構想是開放中客直接買台股「個股」,但考量風險控管及外界反彈,範圍縮小為只能買台股「基金」;畢竟基金是由投信業者代為操作,可化解中資介入上市櫃經營權問題。

儘管如此,不少綠委仍抱持反對態度,認為中國對自然人海外投資有嚴格限制,該政策又是台灣單向決定開放,沒必要熱臉貼冷屁股;民團「經濟民主連合」也極力反對,認為該政策將加深兩岸證券市場的風險連動,增加中國對台灣證券市場的影響力。

從實質效益來看,考量中國對海外證券投資相關限制,金管會制定的「中客買台股基金」,僅限來台觀光的中國自然人才能投資;問題是,台股基金有何獨特性,為何中國散戶要大費周章搭飛機來投資?若說要藉此擴大台股成交量,恐怕太過一廂情願。

尤其,中客投資限額須與中國QDII(合格境內投資者機構)一起計算,在此門檻下,中客買台股基金最多只剩下二.七億美元,約台幣八十三億元;這代表中客「買好買滿」台股基金,全部最多也只有八十三億元。

況且,當前台股成交量已回升,與政策發想的時空環境不同,既然爭議性高,實質效益又低,金管會當然沒必要徒增困擾,讓政策貿然上路!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