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臻鼎條款修法喊停 KY股在台恐只剩殼

2017/10/18 06:00

臻鼎條款Q&A

金管會「自廢武功」

「臻鼎條款」如果沒能完成修法,未來在台灣恐將出現一堆空殼母公司,將大幅增加台灣資本市場的風險;圖為臻鼎科技公司外觀。(資料照)

〔記者陳柔蓁/台北報導〕證交所董事會8月底通過所謂的「臻鼎條款」,就是上市公司重要子公司到海外掛牌,未來需經該上市公司股東會決議通過,但詭異的是,過去只要證交所決議修法,櫃買中心也會同步作業,惟櫃買8、9兩月的董事會,完全沒看到此案的修法提案,更遑論跟進修法;據了解,主要是金管會在此案自廢武功,已暫停修法。

證交所修法 櫃買沒跟進

原來是金管會前主委李瑞倉,在證交所通過此議案的隔天,見到兩大財經專業報紙分別以「子公司海外上市 變嚴」、「防堵海外上市,證交所出招」在頭版頭條批評此一政策,即找來證期局、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研議,因避免外界誤以為金融政策走緊縮的回頭路,隨即裁示櫃買暫停跟進修法,此案自此無聲無息。

資本市場風險恐升高

「臻鼎條款」過與不過的差別,證券周邊單位主管認為,主要是臻鼎-KY(4958)本身為來台掛牌的海外企業,而臻鼎上市的主體、也就是獲利主要來源,即為中國子公司「鵬鼎」;一旦鵬鼎到中國上市,臻鼎就只剩下空殼,獲利只能靠持股鵬鼎多寡認列收益,影響原公司財務表現,如果臻鼎持股鵬鼎降至50%以下,臻鼎就要在台灣證交所下市,如此嚴重的後遺症,怎會不需要臻鼎股東會同意呢?

證交所在今年8月22日的董事會通過修改證交所營業細則第48條之2及之3,就是針對上市公司子公司到海外掛牌的規範,從價格合理性、子公司上市的決策層級予於強化管理,一度被媒體解讀為「防鴻條款」;但事實上,證交所此舉是在保障國內上市公司股東的權益,不是只針對鴻海集團而來。

證券專家指出,如果最終「臻鼎條款」沒完成修法,目前有多家營運主體在中國的KY公司,一旦這些公司都把中國子公司拿到中國當地掛牌,形成一股風潮,在台灣就剩下一堆空殼的母公司,甚至有下市疑慮,將大幅增加台灣資本市場的風險。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