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國際貿易戰與中國對台措施

2018/03/19 06:00

中國提出31項對台措施,立委憂心加深台灣人才被磁吸。(資料照)

●歐陽書劍

中國提出對台三十一項措施,意圖吸引台灣人才、技術及資金,迫使行政院大陣仗回擊,不過醞釀開打的全球貿易戰,本質也是一樣,表面是搶市場,實際上是想將人才、技術、資金及繁榮的經濟留在自家境內,不管直接或間接,台灣都將受影響。經濟叢林裡有很多猛獸,中國只是靠得最近的一隻老虎。

重商主義是十六至十八世紀流行的一種經濟思想,以留下最多金屬貨幣做為強國的象徵,因此重視貿易,且以創造順差為目的。現代國家不再以積累財富做為貿易的單一目標,但營造有利環境,把企業留在境內創造就業,是執政者的本能與責任。

美國總統川普從競選開始,就以龐大的商品貿易赤字為藉口,攻擊對手國貿易的不對等,以召喚藍領失業工人選民,即使就任後經濟景氣樂觀,仍在三月八日簽署命令,將對進口鋼鋁製品課徵高關稅,使叫陣式的貿易對抗具體化,而歐盟及中國等受影響國家都聲稱將反制,升高了貿易戰的可能性。

各國相互叫陣,理由各有不同,但爭的是市場,希望在國內及國外賣出更多商品,使自家境內產業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因此增加就業機會及薪資水準,吸引人才與資金的再投入,累積推升經濟成長的力量。川普的貿易對抗,事實上又搭配了重返製造業大國的策略,同時運作吸引或迫使大型企業在美設廠。

人才與資金的流動是國際現象,要留下人才與資金,不一定依賴貿易順差,但要顯示商機。中國雖是新興市場吸引外來直接投資(FDI)的第一名,二○一六年超過二千億美元,但去年商品貿易逆差約八千億美元的美國,一向就是全球資金的首要棲息地,二○一六年的FDI,也超過三千億美元。資金在分散風險後,會跑到有最多投資機會及有利可圖的地方。

人才的考慮更多元。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問題,有時會比較清晰。歐盟人員基本上可以自由移動,歐元區十九國沒有匯差,且各國最高與最低的平均薪資差異高達四、五倍,人才的競爭應更為激烈,但實際上歐盟內部跨國移民的目的地,並不集中於特定國家,而移出最多的國家,也不是薪資最低的地方。就業機會、薪資、社會、文化、家庭因素及生活型態等,都會影響個人的選擇。

搶人才搶錢大戰在全球均發生,且一直在進行,即使中國不提出對台三十一項措施,有不少人才及大量投資已前進中國,而近的香港、新加坡,遠的美國、英國,也都留下許多優秀的台灣子弟及資金。在應付中國影響之際,短期的措施及長期的因應,都應納入考量,特別是要回過頭來思考突破經濟的困境、營造對未來的信心。

創造國內外商機、留下企業,才能留住人才及就業機會,也才能使產業再茁壯、經濟再發展。當重商主義早就不是經濟學的主流,保護主義應該不致演變成難以突圍的困局,不過,在全球競逐的過程中,一個各層級薪資都相對較低的社會,更難留下移動性相對較高的優秀人才,這是台灣的隱憂。

要平安穿過叢林,除了要先應付眼前的老虎,也不能忘了其他猛獸;而資金與人才的移動,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會更加激烈,大廠與大國有更多吸引人才與資金的籌碼,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但經濟規模相對於較小的國家並非完全沒有機會,就像企業一樣,小廠只要發揮利基優勢,還是能站穩一片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