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製造2025核心公司 獲利大跌

2018/09/05 06:00

鴻海旗下的工業富聯(FII)6月在中國上交所風光掛牌,但上市蜜月行情短暫,僅漲停3天後就一路下挫,跌幅至今逾40%。(路透檔案照)

工業富聯、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京東方科技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日經新聞」報導,鴻海(2317)旗下的工業富聯、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京東方科技等「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核心上市科技公司,不僅沒有因為這項政策而受益,反而因為人工成本升高、產能過剩和政府補貼減少等因素,獲利大幅下滑。

報導說,儘管工業富聯今年上半年營收成長16%,淨利卻僅成長2%至54億人民幣(約7.92億美元),因中國工資成本上升。工業富聯位於河南省的iPhone智慧手機組裝廠,過去1年每月工資約上漲30%,由約3000人民幣漲至4000人民幣。

工業富聯 週一股價創新低

週一(9月3日)工業富聯股價盤中一度跌至14.51人民幣,創上市以來最低,最後收14.71人民幣,市值剩2895億人民幣,較6月13日收盤最高市值5067億人民幣,蒸發逾2000億人民幣;14.71人民幣收盤價距離發行價13.77人民幣不到1人民幣。

CATL受惠於電動車電池需求強勁,上半年營收成長49%,淨利卻暴減近50%。儘管CATL自售股的一次性收入減少,是獲利大跌的主因,但中國政府對電動車補貼減少,也讓該公司受傷。例如,今年中國政府對電動巴士的補貼,每輛減至13萬人民幣,不及去年的20萬人民幣,更只有2016年46萬人民幣的3分之1不到。

京東方科技是中國最大LCD面板製造商,過去靠中國政府補貼來擴張產能,但因補貼減少,加上產能過剩,上半年營收減少3%,淨利衰退31%。

總計上海、深圳3461家非金融業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淨利成長22%,低於去年的31%,電子業淨利卻下滑1%。

但仍然有一些科技公司受益於中國政府政策,例如海康威視數字技術和浙江大華技術,就因為發展監控設備,符合中國加強擴建監視器網路的政策,獲利分別出現2位數成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