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你是不是台北「知音」?——范欽慧用耳朵聽世界

「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范欽慧在北門街道上,手持收音錄音的麥克風,一步步重構台北聲景。(記者張嘉明攝)

採訪◎記者楊媛婷 攝影◎記者張嘉明

台北的地標很多,可以是曾經為世界最高樓的台北一○一,也能是轉型正義焦點、藍瓦白牆的中正紀念堂,或是去年重建天際線的古城門北門,但若說到代表性的台北聲音,很多人的腦子裡可能就是一片空白,在教育廣播電台主持「自然筆記」超過廿年的「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范欽慧,建議大家:「只要打開耳朵,將遮蔽土地紋理與聲、音的事物拿開,就會聽到城市的聲音。」

走在鄰近北門的街道上,手持收音的錄音麥克風、戴著耳機的范欽慧,將川流不息的車聲、遠方工程的敲打聲、行人走在街道上或拖沓、或用力的腳步聲,轉化成一片台北聲景,透過聲景的每道音波重新構築台北北門街頭景觀,平面的視覺變成一條波濤洶湧的聲音之河,有一百四十年歷史的北門則是台北城歷史巨河的節點,「聲音能再現凝聚的空間,但在城市裡待太久了,大家都忘了那打開耳朵的感覺。」

范欽慧過去曾推動「寂靜山徑」計畫、邀請民眾聆聽台灣的空遠寂靜的自然之聲,今年的重點則在即將來到的「七一七台北聆聽日」,范欽慧想邀請已經習慣「自動過濾」、「關掉」耳朵的水泥叢林住戶,透過城市散發的聲紋,聽見城市的呼吸,喚醒大家對泥土與生態更深的情感。

機車下橋噗噗噗 八哥喜鵲伴流水

「以前,我們來到有『機車瀑布』奇觀的台北橋下,鑽入耳朵都是超過一百分貝的機車引擎聲或者噗噗的排氣聲,其實,站在台北橋上我們還可以聽到好多大自然的聲音。」透過范欽慧的收音麥克風及耳機,我們聽見了鳴聲宏亮、可與車龍轟隆聲一較高下的八哥、擅長在高架橋下築巢的喜鵲,還有橋下看似不動聲色,卻有水波撩動的淡水河水流聲,「透過這條大稻埕沿線的聲音軸線,你就會勾起地理、歷史、文化的脈絡風景,聲音替我們的想像力裝上了翅膀,任我們高飛,卻又會將我們拉近到地平線,聽見土地的呼吸。」

為什麼對土地與城市的聲音如此著迷?范欽慧自承一切來自對生命的大哉問:「我到底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她的答案是:「我想當自然的『知音』。」

聞聲知鳥好功夫 五感並用聽土地

「對聲音的迷戀來自求學時期就賞鳥成癡。」范欽慧當時只要拿著望遠鏡賞鳥時,就能很快說出鳥的名稱,然而放下望遠鏡後,卻無從分辨聽進耳朵裡的這些鳥鳴聲,究竟來自哪種鳥?腦海裡一片空白的失落感,激起她強烈的鬥志,「我開始訓練自己,走到哪裡都能『聞聲』就知鳥,甚至還想捕捉住花開花落那剎那的聲響,眼睛看見還不夠,我更想用耳朵串起這些周遭自然聲響。」這股渴望「打開」了范欽慧的耳朵,也讓她聽見完全不同的世界,因此成立聲景協會、戮力推動聲景教育,「用眼睛看,東西是平的,但用耳朵聽,所有事物的層次肌理都在聲紋裡一一浮現,聲音一直都在我們周遭,我們要做的就是打開耳朵。」范欽慧認為,人與土地與自然的感情,也就這麼透過聽覺建立強烈的連結,「聲音能夠凝聚空間,透過聲音,土地就這麼牢牢烙印在人們的腦海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