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紙雕台灣百景寄鄉愁——成若涵自學成一派

成若涵接受迪士尼邀請,讓米奇走訪台灣風俗,不僅逛了鬼仔市還體驗挽面,鮮活躍上紙雕。(成若涵提供)

採訪◎記者楊媛婷 攝影◎記者叢昌瑾 圖片提供◎成若涵

成若涵以台灣意象創作的紙雕《港灣》,可以看到台灣各地的民俗風情。(成若涵提供)

文化週報專訪紙雕藝術家成若涵。(記者叢昌瑾攝)

「我從小最討厭美術課。」非科班出身的紙雕藝術家成若涵,擅長用筆刀在紙上細細刻畫台灣百景,她的作品不走傳統對稱雕飾或窗花裝飾,只想透過一幅幅作品來述說台北士林、台南府城、高雄鹽埕等各地故事。這位以紙雕聞名的藝術家為何討厭美術課?「美術課總要求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創作,但我想我是需要時間醞釀的人。」

不愛美術課 一場車禍見靈光

成若涵走上紙雕創作這條路,關鍵在於一場車禍。

那時她即將從台大農推系畢業,因社團活動忙到半夜,騎車回家時不慎摔車,這一摔不只要住院一週,還得關在家中靜養一個月,那時每天躺在床上,看著日升日落,開始認真思考未來在哪裡?剛巧她看到英國紙雕大師Rob Ryan的作品,驚豔之餘,也想起她過去拿起刀剪為家人、朋友手作剪貼卡片的回憶,甚至申請大學科系時,廢寢忘食好幾天所做出的精美手工申請書,「這一回想,我確定『紙』就是我最愛的創作媒介。」成若涵從抽屜找到一把生鏽的美工刀,在紙上刻繪同學們帶著受傷的她到KTV唱歌的情景,完成後她拍照貼在臉書,「同學說我有捉到他們的神貌,那時才發現,我是有天賦來做紙雕這件事。」

「找到自己的感覺,就好像上帝幫你開了扇門,路也都幫你鋪好了。」成若涵決定投入紙雕藝術創作後,靈感源源不絕,特別是堅持「慢活」的家庭帶給她最多啟發。成若涵家裡沒有車,從小到大全家外出旅行一律都靠公共運輸,就連到拉拉山等景點,也是全家老小拿著大包小包等著好幾小時才一班的公車慢慢上山,因為旅行得這麼慎重其事,所以成若涵一家每到一個景點都會停留至少3到4天,讓成若涵從小就深感台灣這塊島嶼也許不大,但集結許多美麗的人事物,「我覺得這種旅行的經驗才是最真實的,讓你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從哪邊來,會從哪裡去。」也因為這樣不同的體驗,讓她想用自己的刀與筆,讓更多人認識這塊土地,「從小我就有這個念頭,但直到接觸紙雕後,才確認藝術可以超越文化、語言與國族的界線。」

成若涵開始一刀一刀地刻畫台灣百景,但她的台灣風景少見如台北101或是中正紀念堂等顯著地標,而是試圖用地景帶出各個地方的歷史軌跡,「101等地標很多人都能作,但我投入紙雕,不是只想炫技,而是想以此為媒介來說故事。」

前年她為位在台南的德記洋行所創作的紙雕,就清楚雕出了茶農們製茶的流程,還有曾經在這棟殖民地式建築裡穿梭的洋商,以及昔時人們買茶、品茶的盛況,「創作台灣百景時,每個地方我一定都得親自去,更要知道這個地方的歷史與流變,因為對藝術創作來說,要認識這裡的人與土地,才能很誠懇地用作品來回應。」成若涵認為作品是否精彩在於內裡有無靈魂,「這些作品的七魂六魄都是取煉於我在尋訪每個地方時,所得知的故事。」

台灣風俗多 米奇逛市集挽面

「藝術創作不能閉門造車,而是得走入生活裡接地氣。」成若涵接受迪士尼邀請,為了慶祝全世界最有名的老鼠米奇誕生90週年刻繪紙雕時,成若涵從米奇初登場時駕著船的動畫片《威利號汽船》發想,改成米奇來到蘭嶼划著達悟族以精湛工藝打造的拼板舟;當米奇來到大稻埕,更專心觀看幾乎快消失的刻鐵皮文字工藝;至於米奇走訪士林時,沒讓他去逛夜市,而是到了士林文林路去體驗台灣最傳統的美容術──挽面……在成若涵的筆刀下,米奇與他的夥伴不單單只是個觀光客,也透過他的遊記說出台灣的風俗與故事,而且很多故事並非參考各類史書,而是造訪當地耆老親耳聽到的軼聞,例如米妮穿越到清代,大逛彼時被稱為鬼仔市的市集,原來那是攤商為了躲避官府稅收,都趁天未亮時手持火把趕市集,「我想把這些台灣特殊的故事收錄在作品裡,透過米奇與他的夥伴們,讓原本只熟悉迪士尼人物的民眾,也能知道台灣的故事。」

成若涵自學紙藝,無流無派,創作因此自成一格,「也許因為我非科班,所以也才不會被框架所設限。」很多畢業自美術科系的朋友,常嫌成若涵的作品怎麼會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現不同的視角,甚至透視與角度、比例等都不正確,「但是這樣的構圖卻讓他們覺得新鮮有趣。」不想被框限的成若涵自承從不看紙藝相關書籍,就怕被別人影響,也專注在如何透過紙藝好好說一個地方的故事。

紙藝作品保存不易,成若涵的每張創作除了少數幾幅裱框外,大多只先暫用紙夾收納,成若涵認為既然是紙藝,作品最後還是只能交給時間,「紙是非常天然的媒介,紙藝創作隨著時間褪色或改變,都是極為自然的事情,這是歲月的痕跡,也是美麗的證明,取之自然,還諸大地。」

成若涵認為完成作品當下,「瞬間就是永恆」,最重要的還是能讓觀者看到台灣百景,起了共鳴後還想走訪該地,她展出自己花費數月完成的《鹽埕,國。叁捌,家》大型紙雕作品時。曾有位女士仔細觀賞了三、四小時,成若涵好奇上前詢問,才知該女士就是出身鹽埕,嫁人後已離鄉多年,但她卻從作品裡看到回憶與鄉愁,還看到家鄉面貌的歲月變遷,「當她跟我說,看過我的紙雕就想去看看現在不一樣的鹽埕時,那個當下,就是創作者最滿足的時刻了。」

採訪後記:北監授課體悟自由

成若涵不只創作紙雕,從前年7月起,她每週到北監教導受刑人創作。每回走進北監時都得先交出手機,過安檢門後又得穿過11道鐵門,才到得了紙藝教室,「我第一次走出北監大門時,就有種窒息已久終於呼吸到空氣的感覺。」她答應授課的原因也是因為感受到這種窒息感,「如果透過創作,能讓在牢裡的人的心思乘著藝術的翅膀飛翔,或許肉體不自由,但心靈可以很自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