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中國民主 劉曉波三度繫獄

二○一○年十二月,抗議者在美國洛杉磯的中國領事館前,擺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照片,要求立刻釋放遭中國當局判刑監禁的劉曉波。 (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從一九八九年席捲北京的天安門民主運動以來,劉曉波為推動中國的人權與民主,一再遭中國當局迫害,他被剝奪教書、發表文章與演講的權利,更三度繫獄。但他獲釋後仍不改其志,向當局疾呼人權自由,他是國際上最知名的中國異議人士,許多國家領袖、人權團體多年來呼籲中國當局釋放他。二○一○年諾貝爾委員會表彰他,稱他不畏壓迫,挺身追求民主人權的行動,「儼然成為為中國人權前仆後繼奮戰的最重要象徵」。
一九八九年北京發生學生領導的民主運動時,劉曉波正在美國擔任訪問學者,當時三十四歲的他,隨即返國參加示威活動,當人民解放軍企圖淨空天安門廣場時,劉曉波說服大批學生離開廣場,之後被以「反革命罪」判刑,在北京秦城監獄關押近兩年。他在二○○八年受訪時表示:「八九年的大屠殺對我造成非常深刻的影響。」
一九九六年,劉曉波因批評中國一黨專政體制再度被捕,被判三年勞改教化。獲釋後,他繼續談論禁忌議題,包括批評中國對待西藏的方式。○八年,他協助起草「零八憲章」,獲得三○三名學者、藝術家與律師等簽署支持,預定十二月十日、世界人權宣言六十週年之際發表,但在發表前兩天的深夜,他突然被人從家裡架走。○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他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重判十一年,有人猜測當局有意選定耶誕節判刑,因為西方國家當時正在放長假。
零八憲章的具體主張包括修憲,為中國民主化奠定法權基礎;司法獨立、政黨退出軍隊、取消公務員錄用的黨派歧視;全面推行民主選舉、確立政黨公平競爭原則;開放報禁、保障人民結社、集會、言論與宗教自由;追求轉型正義,恢復遭政治迫害者及其家屬名譽,並給予國家賠償;釋放所有政治犯與良心犯,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等。憲章也提到,維護香港和澳門的自由制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過平等談判與合作互動的方式,尋求海峽兩岸和解方案」。
在二○一○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挪威知名女演員烏曼(Liv Ullmann)朗讀劉曉波的「我沒有敵人」一文,文中他說,「我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個人的遭遇來看待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以最大的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以愛化解恨」、「我期待,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