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國進民退」玩真的 26上市公司改姓「國」

受到美中貿易戰及經濟成長趨緩等衝擊,中國近年以「救市」為藉口,「國進民退」再次出現。(路透資料照)

受到美中貿易戰及經濟成長趨緩等衝擊,中國近年以「救市」為藉口,「國進民退」再次出現。(路透資料照)

2018/10/17 06:00

因應貿易戰 學者質疑應深化改革 而非走回頭路

〔編譯羅綺/綜合報導〕受到美中貿易戰及經濟成長趨緩等衝擊,中國近年以「救市」為藉口,「國進民退」再次出現。根據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九月統計,中國今年已有廿六家上市公司由「民企」轉為「國企」,多數股權轉由國有資本掌握;十月以來,中國國有資本入主民營上市公司更頻繁,例如安徽省國資委下屬公司準備大舉入股長信科技、江西合力泰科技的公司實際控制人已變更為福建省國資委。

「國進民退」一詞自二○○二年起,在中國經濟成長週期中屢被提起,意即「國有資產進入,民營資本被迫撤出」的現象。今年一月十四日中共黨媒旗下微博「旗幟」以「消滅私有制」為題發表文章,引發議論;但中國官方並未發聲,各界因此解讀,這可能是北京當局放出的「國進民退」風向指標。

近來民企「被國有化」涉及行業廣泛,從煉銀到度假村開發、環保產品製造都有。金融時報曾以「中國國有集團吞下困境中的民營公司」為標題報導,中媒則委婉報導「民營企業經營困難才求賣身」,在在顯示「當中國整體經濟形勢出現變化,首當其衝的是民企」。

中國流傳著「民企五六七八九」的說法,即民營企業貢獻全國五十%以上稅收、六十%以上GDP、七十%以上創新、八十%以上城鎮就業,及九十%以上的企業數量,但卻得不到中央的關愛。事實上,中國銀行業對國企與民企差別待遇明顯,二○一六年企業新增貸款中,高達七十八%流向國企。

國企效率低 損經濟活力

北京政治學者吳偉批評:「黨和政府的控制深入社會每個細胞,是一種歷史性倒退」;更有學者質疑,北京當局應對貿易戰,竟不是深化改革,而是走回改革開放前「計畫經濟」的老路。

中國社科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警告,「國進民退」趨勢將傷害中國經濟活力,雖然大型企業多為國企,但民企卻是支撐經濟的主要引擎;且國企效率普遍低於民企,要是國企向民企指派領導、書記,恐抑制民企生命力。

中國國資委發言人彭華崗週二出面滅火,稱「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