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地牛翻身」形容地震 1990年代後才流行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台日震災特展」回顧台日兩國的地震史。(記者劉婉君攝)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台日震災特展」回顧台日兩國的地震史。(記者劉婉君攝)

2017/06/28 00:22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地牛翻身」常被用來形容地震,這個詞雖然清代就已存在,但一直到1990年代,在媒體傳播下,才被廣泛使用。

而和台灣同處地震頻仍地帶的日本,則有「鯰魚作怪」的說法,江戶時期還有地震鯰繪,使得鯰魚傳說大為流行。後來鯰繪逐漸暗諷以災後重建而發財的職人,並對當時政治、社會批判,因此被幕府取締而消失。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合作,即日起至12月3日,在台史博推出「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台日震災特展」,以並陳、對照方式,展出台、日兩國的地震相關文物,回顧兩國的地震史,其中包括江戶時期的鯰繪等,首次在台展出的文物。

展覽今天由文化部長鄭麗君及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館長久留島浩、台史博館長王長華及永康維冠住戶等人剪綵。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台日震災特展」開幕。(記者劉婉君攝)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台日震災特展」開幕。(記者劉婉君攝)

日本江戶時期的鯰繪。(記者劉婉君攝)

日本江戶時期的鯰繪。(記者劉婉君攝)

特展展出台、日兩國的地震相關文物,回顧兩國的地震史。(記者劉婉君攝)

特展展出台、日兩國的地震相關文物,回顧兩國的地震史。(記者劉婉君攝)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合作,在台史博推出「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台日震災特展」。(記者劉婉君攝)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合作,在台史博推出「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台日震災特展」。(記者劉婉君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