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像在豆腐夾縫中開刀… 她跟難治型癲癇「切」了

小紜罹患「難治型癲癇」,經內外科醫療團隊共同治療,現在不再發作了。(記者蔡淑媛攝)

小紜罹患「難治型癲癇」,經內外科醫療團隊共同治療,現在不再發作了。(記者蔡淑媛攝)

2017/11/16 23:24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30歲的小紜罹患顳葉內側硬化症,左腦海馬迴萎縮硬化,引發癲癇超過15年,服用5種抗癲癇藥仍每週發作3、4次,屬於難治型癲癇,而且影響智力、記憶,再不控制會更惡化。今年3月,她接受「選擇性海馬迴杏仁核切除手術」,切除深部病灶,不傷及其他腦組織,至今未再發作,記憶、反也變好。

台中榮總癲癇科主任謝福源說,癲癇盛行率約0.5%到1%,肇因是基因異常或是腦構造問題,造成腦部過度放電。服用2種以上藥物難改善者,屬於難治型,約占30%,一半的人可考慮手術治療。腦腫瘤神經外科主任李旭東說,構造問題可經手術改善,成功率約8成,建議患者不要放棄,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

小紜2歲時熱痙攣,入學後反應變慢,國中時癲癇大發作,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失去意識,家人還以為她受到驚嚇,帶去收驚,她仍不斷發病,最後才確診是癲癇,但服藥治療仍持續惡化,除了偶爾大發作,還有小發作,從1週1次到1週3、4次,出現流口水、手腳不自主抽動、意識喪失,還多次發病受傷,活得心驚膽顫,不敢出門也無法就業,放棄當美容師的夢想,後來轉診到台中榮總進一步治療。

神經外科醫師廖致翔說,小紜的病灶是管理記憶和情緒的海馬迴萎縮硬化,且只剩一半,必須切除才能根治,但海馬迴位於腦部深處,傳統手術先切除外側顳葉,再深及海馬迴切除,會傷及語言、記憶和視力等功能。

這次手術採取新路徑,從顳葉和額葉的縫隙深入到海馬迴,只選擇切除部分的海馬迴和上方的杏仁核病灶,不傷及顳葉及其功能,但手術難度高,「就像在豆腐夾縫中開刀」,不能傷到周邊腦組織、神經和大血管,而且路徑狹小容易「迷路」,歷經6小時完成,手術風險與一般開腦手術相同,面臨心肌梗塞、腦中風等,但如果術前顳葉就有損傷,則不適合進行。

小紜術後終於恢復正常生活,目前仍要持續服用藥物,術後滿1年後能評估減藥,之後甚至可以不用藥,她也開心準備生涯規劃。

「就像在豆腐夾縫中開刀」,醫師從顳葉和額葉的縫隙深入,切除部分的海馬迴和上方的杏仁核病灶,讓小紜告別癲癇。(記者蔡淑媛攝)

「就像在豆腐夾縫中開刀」,醫師從顳葉和額葉的縫隙深入,切除部分的海馬迴和上方的杏仁核病灶,讓小紜告別癲癇。(記者蔡淑媛攝)

醫師廖致翔利用新手術方式為小紜切除腦部深處的海馬迴。(記者蔡淑媛攝)

醫師廖致翔利用新手術方式為小紜切除腦部深處的海馬迴。(記者蔡淑媛攝)

小紜的腦部海馬迴萎縮硬化(右圖箭頭處)造成癲癇,手術切除後不再發作(左圖圓圈處)。(記者蔡淑媛翻攝)

小紜的腦部海馬迴萎縮硬化(右圖箭頭處)造成癲癇,手術切除後不再發作(左圖圓圈處)。(記者蔡淑媛翻攝)

腦部海馬迴負責記憶、情緒功能。(記者蔡淑媛翻攝)

腦部海馬迴負責記憶、情緒功能。(記者蔡淑媛翻攝)

選擇性海馬迴杏仁核切除手術路徑從腦額葉與顳葉的縫隙到達病灶海馬迴做切除,不同於傳統手術會傷及顳頁。(記者蔡淑媛翻攝)

選擇性海馬迴杏仁核切除手術路徑從腦額葉與顳葉的縫隙到達病灶海馬迴做切除,不同於傳統手術會傷及顳頁。(記者蔡淑媛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