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西南海域首見可燃冰 新興能源「點燃」希望

台灣西南海域首見可燃冰。(科技部提供)

台灣西南海域首見可燃冰。(科技部提供)

2018/06/22 20:23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經過15年的探勘摸索,台法合作研究團隊在台灣西南海域首度鑽獲可取代石油和煤的「白雪糕」狀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中央大學教授許樹坤點燃可燃冰,看著熊熊紅色火焰,感動的說,台灣未來自產能源又有新的希望。

可燃冰屬於天然氣水合物,由甲烷氣和水組成,由於燃燒後排放二氧化碳比煤和石油低,硫化物和氮化物也少,被認為是未來的新能源。今年法國籍海洋研究船「瑪麗杜凡號」(Marion Durfresne)來台合作執行岩芯採樣,進行台灣西南外海可能蘊含豐富可燃冰地區的海床穩定度評估,並進行所需岩芯採集,供沉積物力學與古崩塌紀錄重建等重要工作。

這次探勘航次「渴望」(EAGER),由中央大學、中央地質調查所、台灣大學、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及清華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與法國科學家聯手規劃與執行,研究團隊6月5日從基隆出發,先進行台灣東部海域濁流岩層鑽探與古地震的關係研究,並於6月20日抵達台灣西南外海,進行岩芯採樣。

昨天凌晨3點52分,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博士尤柏森走到甲板上,將位於活塞岩芯管末端的岩芯捕獲器打開時,赫然發現狀如白雪糕的可燃冰,讓研究團位相當振奮,發現位置位於北緯22度、東經120度附近,水深1200公尺的一個海底小山脊。

台灣負責帶隊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許樹坤教授表示,這是一個預期中,卻又令人十分驚喜與訝異的發現,根據同系教授林殿順的評估,在台灣西南海域的可燃冰賦存量非常豐富。

發現可燃冰後,「瑪麗杜凡號」上的科學家們齊聚在海上實驗室外邊的狹窄通道上觀看這個新發現,許樹坤拿出打火機,點燃正在緩緩解離中的可燃冰,白雪糕般的可燃冰冒出紅色火焰,也照亮了台灣未來新能源的曙光。

科技部表示,這次計畫是由中央大學教授林靜怡所執行的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NEP-II)地熱與天然氣水合物主軸項目之一,以及科技部所補助的「台灣西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賦存區海床穩定性的基礎研究」計畫,藉由台法國際合作的機會,探勘可燃冰。

科技部指出,科學家們現在仍在海上執行研究任務,在本次航次結束後,NEP-II計畫辦公室將於6月27日在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召開記者會,會中也將介紹台法海洋科學研究合作的成效,以及台灣在海洋科學研究上的努力和成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