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老爹」拉「公子」駛牛犁 舅甥倆立志重現耕牛文化

被稱為「牛老爹」的黃和誠(右邊),與「牛公子」沈國源(左)兩人在宜蘭縣推廣耕牛文化,不時帶著學童下田體驗耕犁,重現早期農村社會的生活場景。(記者張議晨攝)

被稱為「牛老爹」的黃和誠(右邊),與「牛公子」沈國源(左)兩人在宜蘭縣推廣耕牛文化,不時帶著學童下田體驗耕犁,重現早期農村社會的生活場景。(記者張議晨攝)

2018/07/22 15:55

〔記者張議晨/宜蘭報導〕現代社會難見的耕牛文化,最近卻在壯圍鄉大福村重新出現,耕牛訓練師沈國源,與舅舅黃和誠養育6隻耕牛,不僅訓練牛隻耕田,也向學童推廣耕牛文化,到場體驗的學童高呼「下田耕作,才知道原來牧牛這麼難!」

沈國源被學生稱作「牛公子」,黃和誠則被叫為「牛老爹」;黃和誠的父親是早期的「牛販」,年輕時跟隨父親腳步養牛也訓練牛,雖長大後出外做工,但幼年時的農村生活,依然惦記在心,黃和誠說,「那是他最快樂的時光」。

2年前,黃和誠受宜蘭縣綠色博覽會邀請,到會場牽了兩頭黃牛充當演出嘉賓,頓時讓他回憶小時候擔任「訓練師」的時光,回家後不久,便拉著剛返鄉的外甥沈國源,在壯圍鄉做起耕牛文化的傳承工作。

起初,兩人僅育有兩頭黃牛,但兩年下來,牛隻數已擴大至6隻,還曾遠赴雲林,與協會好友合作救下一頭即將被送往屠宰場的水牛,讓牠在宜蘭找到棲身之所。

每當學校有課程需求,兩人就是駕著牛車充當「校車」,到學校接學生,再到家裡田中耕犁,重現早期農村生活。

「希望讓大眾認識牛耕文化」今年甫接下接下台灣耕牛文化協會理事長一職的沈國源說,他雖然長年在外工作,但回鄉與舅舅投入耕牛文化的傳承後,才體認到農村社會中人、牛之間深厚的情感,舉辦耕牛體驗,是希望讓孩童從小就下田體驗耕作。

然而隨時代演進,台灣耕牛越來越少,沈國源坦言,耕牛訓練不容易,須從小牛就開始練起,而懂得駕馭牛隻的老農又越來越少,兩人立志推廣「耕牛文化」,不僅訓練牛隻,還要在宜蘭農村,將逐漸失傳文化延續下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