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招生嚴峻 各校自行減招

研究所將面對少子化衝擊,教育部出手修法加嚴管控研究所招生做為對策。(資料照,記者林曉雲攝)
教部以註冊率為標的控管 教團憂提早消滅冷門科系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研究所將面對少子化衝擊,教育部出手修法加嚴管控研究所招生做為對策,但大學研究所其實早就面對招生下降的頹勢,校方已慢慢縮減名額,避免缺額惡化。教團則擔憂教育部以新生註冊率為標的去減少研究所招生名額,人文學科系所恐怕首當其衝。
一○五年虎生肖的大一新生人數,比前一年驟減五萬人,衝擊大學部招生,預測也將連帶影響研究所。但各校研究所招生早已面臨困境,教育部統計,博士班缺額在一○三學年達卅一.九%,隔年缺額降至廿八.六%,去年再降為十八.六%,主因是各校直接縮減招生名額,進行控管。
碩士班缺額則是從一○三學年的十七%,到一○四學年十六.八%,去年則是十五.五%,雖數據趨緩,但依教育部大專資訊統計,首次公開一○五學年公私立學校碩士班新生註冊率,其中未達七成的校數竟有廿七所,成為教育部新規範中減招觀察的對象。
報考人數大幅減少 私校影響最大
大同大學副校長林永仁表示,研究所不論碩士、博士,近年報考人數都大幅減少,影響最大的就屬私校,約四、五年前就發現招生人數不足,如今連較不熱門的公立學校科系也有壓力。且目前的社會氛圍中,年輕人大學畢業先工作、遊學,而非考研究所,導致碩、博士班嚴重缺額,直言以前研究所開放太多名額,教育部只好用註冊率加速回收名額的腳步。
但林永仁也說,政策調整名額,可以讓註冊率、報到率等數字合理化,但對實際情況沒有太多幫助。
學生少是否就該消滅 是兩回事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說,研究所招生嚴峻,特別是人文、社會等系所最明顯,教育部要求碩士班連兩年招生未達七成就減招,是提早消滅冷門科系。但他提醒:「學生少與是否該消滅,是兩件事。」應評估該科系是否具社會發展的必要性。
世新大學公共事務長葉一璋分析,各校針對碩士班早已進行招生策略調整,校內自行減招,但減招到一個程度也會出問題,如一個碩士班若只剩下八個學生,將不容易開課,系所也面臨招生甚至存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