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下背痛20年 禍首竟是骶髂關節

2017/09/22 06:00

▲王超然醫師說明「骶髂關節疼痛症候群」。(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一名50歲男性飽受下背痛困擾長達20年,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期間試過各種治療均無效,原來他罹患的是「骶(讀音同底)髂(讀音為ㄎㄚˋ)關節疼痛症候群」,經微創骶髂關節固定手術處置,終於擺脫折磨。

醫師提醒,民眾若有下背痛症狀,保守治療3個月未見改善,或是出現愈來愈嚴重的跡象,最好儘速就醫檢查。

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理事長王超然表示,「骶髂關節」又名薦髂關節、薦腸關節等,位於骶骨與左右髂骨的交界處,左右各一。

王超然指出,國外大型臨床研究發現,「骶髂關節疼痛症候群」占下背痛成因約15%至30%,但症狀類似腰椎間盤問題、神經根受壓、脊椎面關節疼痛等,容易被誤判為脊椎問題,或是部分復健科、疼痛科醫師可能判定為「梨狀肌症候群」。

王超然說明,「骶髂關節疼痛症候群」主要是骶髂關節不穩定所致,可能為外傷造成,例如車禍、跌倒、滑倒,或是非外傷造成,例如懷孕,因為產道暢通、骨盆韌帶變得鬆軟,骶髂關節就可能鬆脫。其他像是長短腳、步姿異常、長時間激烈運動、脊柱側彎等,也會增加骶髂關節承受壓力的風險。

王超然強調,患者可能無法久坐,也無法久站,物理治療、口服止痛藥或高頻熱凝療法,卻只能舒緩症狀,但現在已可經由微創骶髂關節固定手術根治疾病,且手術後傷口小、復原時間短。

王超然建議,民眾若有下背痛症狀,保守治療3個月未見改善,或是出現愈來愈嚴重的跡象,最好儘速就醫檢查;在門診中,可透過拉開、大腿猛推、外展外旋、扭轉、擠壓等理學檢查,並結合病史初步診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