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謠言終結站》嚼檳榔易致癌 無法消毒口腔

2017/12/07 06:00

▲「菁仔」即檳榔果中所含的「檳榔鹼」早被確認是一級致癌物。(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陳亮宇醫師(右)提醒,定期檢查口腔健康狀況很重要。(記者陳建志攝)

台灣口腔癌患者中,近9成有吃檳榔習慣,不過「紅唇族」間卻流傳「吃檳榔可以消毒口腔,不吃反而會得口腔癌」的說法。醫師表示,吃檳榔的傷害雖非立即性,但只要養成嚼食習慣,8到25年後就會演變為口腔癌,即使戒掉一段時間,還是可能罹患口腔癌,民眾切勿聽信傳言。

戒掉 仍可能罹口腔癌

亞大醫院耳鼻喉部頭頸外科主任陳亮宇指出,門診中有一些病患誤以為「檳榔有消毒作用,一旦不嚼檳榔會損害牙齒」。細問後才知道,原來是不少吃檳榔的民眾在嚼檳榔一段時間後,口腔內出現紅斑、白斑、疣狀增生以及黏膜下纖維化等癌前病變,他們因擔心罹患口腔癌趕緊戒檳榔,但過了幾年後,癌前病變形成口腔癌,讓紅唇族誤認戒檳榔無效,「不吃檳榔反而會得口腔癌」。

陳亮宇表示,台灣口腔癌患者中,有9成都有吃檳榔的習慣,罹患人口以25至44歲的青壯年居多,若合併有吸菸、飲酒及嚼檳榔者,則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更是無上述習慣者的123倍,機率實在很高。

部分吃檳榔的民眾認為,只要不加紅灰、白灰或荖葉就不會得口腔癌,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因為俗稱的「菁仔」,也就是檳榔果中所含「檳榔鹼」早被確認是一級致癌物,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吃檳榔。

陳亮宇並說,口腔癌早期的口腔黏膜病變不會有疼痛感,若發現口腔內有類似紅色的天鵝絨斑、白色斑、難癒合的潰瘍,或不規則的硬結塊,以及溝裂狀的組織變化,伴有轉移的頸部淋巴腫塊,都可能是口腔癌的臨床症狀,提醒有嚼檳榔習慣的民眾,除趕緊戒檳榔外,更應定期作口腔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