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先天性髖關節脫臼長短腳 腳痛到站不起來

2018/04/20 06:00

▲治療前(左)及治療後(右)。(記者陳建志翻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婦人接受「機器人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後,已經可以恢復正常行走。(記者陳建志翻攝)

58歲徐姓婦人年輕時走路常覺得雙腳有落差,造成腰部、鼠蹊、膝蓋常不舒服,但因不影響正常生活,沒積極處理。

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

直到去年開始出現無法走太久,也無法爬坡,雖嘗試整脊、按摩、拉筋,但效果有限,就醫檢查才確診是「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透過「機器人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後,症狀大幅緩解,也解決長短腳的問題,讓她開心可恢復正常行走。

亞大醫院副院長兼骨科部長黃揆洲表示,患者檢查後發現右側髖關節出現「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有明顯脫臼現象。

此症狀脫臼的一側下肢會較短,髖關節也不穩定,因長短腳走路會一跛一跛的,不過孩童時症狀不明顯,但因長期受力不正常,成人後脫臼側就容易出現痠痛,所幸目前醫學較發達,幼兒出生時醫師都會進行檢查,只要幼兒時早期發現用石膏固定治療,就能根治此症狀。

機器人輔助置換人工關節 重拾正常

黃揆洲表示,因患者髖關節的解剖位置不正常,且醫師無法看到對側的狀況,過去只能憑醫師的經驗進行治療,屬於較困難的手術,所幸現在有機器人可協助,不但術前可進行3D模擬,手術時還可由機器人進行導航,不論是置換的位置和角度都可精準算出,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縮短術後恢復的時間。

黃揆洲指出,患者經治療後長短腳恢復正常,右下肢也不再疼痛,目前正透過復健、適度休養,訓練下蹲動作,預計很快就能重回工作崗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