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謠言終結站》放療後不能抱小孩? 醫:別無限上綱

2018/07/05 06:00

▲患者接受放射治療時,全程都有專人監控,確保正確照射部位。(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醫師強調,放射治療為治療腫瘤的正規療程,患者千萬不要因為恐懼而延誤治療機會;圖為情境照。(記者陳建志攝)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民眾更是談癌色變,但不少患者對於「放射治療」存有疑慮,擔心「會不會變成『輻射人』?」、「媽媽治療後不能抱孩子」,甚至認為「內臟因此會有傷口」等誤解,醫師澄清,放療對於治療癌症有正面效果,對人體影響更在合理範圍,患者莫因恐懼而延誤救治,錯過存活機會。

▲鍾娜娜醫師(右)治療前都會向民眾詳細說明療程;圖為情境照。(記者陳建志攝)

放療變輻射人? 別延誤救治

▲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記者陳建志翻攝)

亞大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鍾娜娜表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癌症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元,包含放射治療、手術切除、標靶藥物、栓塞、化療,還有免疫療法、中西醫替代療法等,醫師都會針對患者狀況仔細評估後,規劃適當的治療方式,希望延長患者的存活期。

鍾娜娜指出,每一種治療方式都有風險和副作用,其中「體外放射治療」,不少民眾得知要做此治療,都憂心忡忡詢問:「做完放療會不會變成輻射人?」、「體內器官照射後會不會出現傷痕?造成永久性傷害」、甚至有媽媽治療乳癌,擔心「放療後不能抱小孩」。

放射線物質會代謝排出體外

鍾娜娜解釋,「放射治療」是在身體外一定的距離,利用放射線照射身體的腫瘤,達到縮小或消除腫瘤的目的。放射線物質會經由身體自然代謝排出體外,目前各醫院治療儀器幾乎都具有影像導航與精準調控放射線強度的功能,且隨著儀器功能提升,準確率越來越好。

因相關放療儀器功能提升,能精準鎖定腫瘤位置及使用劑量,並避開不必要的照射位置,因此患者在接受放療後,體內並不會殘留放射線危險物質,不可能變成「輻射人」,更不必和親人保持距離,可以正常進行互動。

鍾娜娜提醒,各種癌症治療方法都有風險和副作用,但民眾不要將此無限上綱,甚至因此影響治療意願,否則將延誤治療最佳時機,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