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迎接超高齡社會/ 醫療負擔重 長照系統須完備

林口長庚醫院醫師和護理師定期到桃園復興區部落,替高奶奶(右)診治、給藥,也為照顧者高先生做衛教說明,是居家醫療的示範。(記者吳亮儀攝)

林口長庚醫院醫師和護理師定期到桃園復興區部落,替高奶奶(右)診治、給藥,也為照顧者高先生做衛教說明,是居家醫療的示範。(記者吳亮儀攝)

2018/10/21 06:00

〔記者楊綿傑、吳亮儀/綜合報導〕「七十三歲照顧九十三歲」,老人家照顧老人家的故事,在台灣社會許多地方正不斷上演。

73歲妻顧93歲夫 「老老照顧」故事多

九二一受災戶,七十三歲陳奶奶獨自照顧九十三歲的吳爺爺。陳奶奶說,丈夫心臟有毛病又罹患失智症,常記不住事情或一樣的事情一直問,獨自面對照顧責任,常常令她火氣相當大。陳奶奶說,以前鄰里會相約坐遊覽車出去玩,但大家年紀越來越大,病的病、走的走,加上她之前出車禍傷到腰,子女居住的地方也較遠,只能咬牙撐著。

社福團體適時介入,改善了陳奶奶的困境。陳奶奶說,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一週五天派人到家協助兩個小時,有時幫忙打掃、有時陪爺爺下棋、有時聽她唱歌,讓她鬱悶的心情逐漸開朗。陳奶奶建議政府,不妨提供更多資源給社福團體,協助「老老照顧」家庭,照料者跟被照料者負擔都可減輕。

八十六歲的高奶奶長居桃園市復興區爺亨部落,廿年前罹患糖尿病,還有慢性肝腎衰竭、高血壓等慢性病,多年來靠兒子高先生定期開車載她下山看病。不過,高先生年紀越來越大、視網膜出問題,看東西越來越模糊;更糟糕的是,高奶奶四年前中風半身不遂,家住海拔六百多公尺的拉拉山,就醫困難。

偏鄉就醫難 整合醫療前進拉拉山

類似困難的家庭不少,特別在偏鄉地區。為改善此狀況,健保署、林口長庚醫院、聖保祿醫院等單位合作,推動復興區整合醫療服務計畫,提供拉拉山後山巡迴醫療服務。

長庚醫院家醫科醫師葉維中和護理師每月到拉拉山部落,替行動不便患者診斷、送藥及營養諮詢,讓高先生鬆了一口氣,現在只要時常替媽媽推輪椅出來散散步、到附近日照中心活動即可。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大川認為,目前雖將六十五歲以上定義為老人,但就醫學來看,大概八十歲以上才叫老人,六十五歲以上只要控制好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病,注意別受傷,大多數人應能勝任照顧者角色。

但他也提醒,未來超高齡社會來臨,醫療體系負擔勢必加重,長照系統必須比現在更完備,「青壯年民眾也最好趁年輕時更注意身體健康」,才能有品質較好的晚年生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