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專家:避免道德爭議 配套應周延

2008/01/28 06:00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無心跳器捐雖然是國際趨勢,但有專家認為,相關配套必須設計周延,以免被誤解為「為摘取器官,把還沒死的病患的維生系統提前拔除」,可能引發道德爭議。

台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舉例,哪些人才適合做無心跳器捐?心肺復甦術多久無效,才算失敗?撤除維生系統後,心跳停止後多久才算真正死亡?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討論。

雖然全球首例的心、肺、腎、胰臟的移植,均靠無心跳捐贈的器官,腦死觀念建立後,因腦死者仍有心跳與循環,器官品質較佳,無心跳器捐移植逐漸被捨棄。

後來隨著醫療進步,與騎車戴安全帽政策落實,腦死人數逐漸降低,器官來源漸減,一九九○年代末期,各國又回頭發展無心跳器捐,並改善器官保存方式,又以荷蘭最積極。據二○○三年統計,該國腎移植有四成來自無心跳器捐者。

台灣移植醫學會理事長、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表示,無心跳捐贈雖是趨勢,但所能增加器官來源畢竟有限,台灣腦死器捐推動還有待加強,應該先立法推動強制性的「必要詢問」,同時讓健保卡加註器捐意願更方便。

魏崢表示,台灣應仿美國,醫師依法必須告知末期病人的家屬有權捐贈器官,此即「必要詢問」。但衛生署目前傾向不強制推動,想以醫院評鑑牽制,魏崢認為,如此效果恐怕很有限。

重視器捐家屬哀傷輔導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則認為,政府應重視器捐家屬哀傷輔導。器捐家屬聯誼會會長張奇香表示,只有幫助家屬走出陰霾,讓他們成為傳播器捐觀念的種子,才最有說服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