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訪─林萬億教授︰12年國教質變 遇大選壓力恐崩盤

林萬億小檔案

林萬億小檔案

2014/08/25 06:00

記者黃以敬/專訪

台灣社會呼籲多年的十二年國教,今年終於上路,卻引發一次免試、特色招生、二免、三免續招的史上最長招生作業紀錄;學生高分低就、低分高就的亂象叢生,甚至在高中職有五萬名缺額的狀況下,仍有無校可讀的「流浪學生」。

面對教育部明年要改為免試、特招「一次分發」的規劃,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參與十二年國教規劃的台大教授林萬億憂心指出,馬政府屈就於少數精英心態,十二年國教已變質;但新任部長還沒認清楚十二年國教要以絕大多數學生入學為優先的理念本質,明年又遇總統大選前夕的政治壓力,十二年國教恐將徹底崩盤。

國中教育正常化原意已被扭曲

問:十二年國教在藍綠執政時都曾當作政見,國教向上延伸三年真有必要?時機成熟?

答:九年國教實施已逾四十五年,十二年國教的呼聲早自一九八三年就出現,馬英九一九九八年競選台北市長時還列入選舉政見,一九九九年時的教育部長楊朝祥就提出政策雛型;到了民進黨執政,也一直在做規劃及準備建設。

社會希望延長國教有諸多理由。一是全球高競爭力國家都在延長國教,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就有四十六國的國教延長到十年以上。二是台灣國中升學機會逾百分之百,粗升學率也達九十五%以上,但優秀學生往都會區跑,城鄉差距問題大,要改變這種沉痾,高中職教育結構就須改變。

公私立不公也是長期問題。高中職中,私校佔約四十四%,高職部分,私立更佔四十八%,但就讀私校的大多是政經背景較弱勢的學生,卻須付出比公校四倍多的學費,十二年國教要讓學生都能均等享有公校學費及教育水準。第四則是國中教育能力分班、學科競爭太嚴重,對國中生身心發展都是壓力,要讓國中教育正常化,更是十二年國教須推動的主因之一。

因此,台灣社會及藍綠政黨基本上多是支持的,怎知推動上路時,方案卻被完全扭曲。

為明星學校破例 導致亂象叢生

問:如今實施方案引發的亂象,與早先規劃有不同?還是這只是預期中的過渡期陣痛?

答:如今的執行方案早已質變,與當初規劃內涵完全不同,最大敗因在於精英統治心態。

我當年研擬十二年國教方案時,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是屏東高中畢業生、教育部長黃榮村是員林高中畢業生、杜正勝是岡山高中畢業,我甚至是台北市商畢業、技職體系出身。大家都體認到,十二年國教要改革,就必須以全國各地、佔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有公平、優質的中學教育為優先。

因此,當年主要思考在於讓九十%至九十五%學生可先免試升學、就近入學。生活圈內學校不均、可能的超額問題就抽籤決定,國中會考則做為入學後學力測驗,找出資優與需補救學生。要讓大多數學生可以在免試管道就一次定位,簡化升學作業及壓力。

當然,特色資優教育還是必須維護。依據特教法,無論是數理科學、語文等學科,或是體育、美術音樂等才藝,早有各種資優特教班廣設。這種資優生比例在三%至五%左右,不應是升學制度的主導,未必需要集中到特定名校,各地高中職都可成立資優班。必要時,也可針對特殊專長的學科做跨校「跑班」教學,集合附近各校優秀師資設計課程。

宜蘭高中就曾做過調查,在宜蘭就近入學的學生,三年後的升學表現,並不比跨縣市去念建中、北一女的學生差。

十二年國教最重要的就是要讓絕大多數國中生的升學均等、公平升學,不能為少數學校破例。只要制度確立、遊戲規則清楚,確保進入的學校可讓優秀或一般學生都受到適當的教育,哪個家長會希望讓十幾歲的小孩離鄉背井,跨區或跨縣市升學?

但是,馬總統是建中畢業,內閣成員大多是傳統明星高中出身,對於所謂精英教育的維護,可以預期。就在馬總統宣布前的一次行政院會,只有三位閣員支持以免試為主的原始方案。馬政府選擇回到被明星學校招生牽制的扭曲版方案,也使得十二年國教注定出現無法掌控的亂象。

當時投票支持原始免試方案的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事後遇到我就很感慨,他在當自由經濟學者時全力支持的免試十二年國教,卻在他入閣當官時眼見仍被傳統精英心態翻盤、扭曲,實在很痛心。

主軸錯誤 補救措施越補越大洞

問:目前的特招、超額比序等諸多亂象,超出當初預期嗎?

答:這是因為國教延長構想主軸錯誤,為了彌補這個錯誤,就要不斷用更多錯誤措施去補救,卻越補越大洞。

為維持明星學校傳統、要學科優先招生,馬政府創出「特色招生」的管道,還讓傳統明星高中可超過八成透過特招考試招生。明星學校免試名額大幅縮減,迫使許多學生會考、特招考試都參加。

也因為免試名額不夠多,怕學生超額變多而需設計各式各項的超額比序項目,教育部又放任各地方自訂、一國多制。而在免試與特招雙重管道拉鋸下,學校及學生都因不確定性而誤判定位及選擇,有人要放棄一免去考特招,有學生又要放棄特招再回頭報名二免、去爭取一免的缺額;為彌補因此產生的低分又高就及高中缺額變多等諸多爭議,三免、續招等更多奇奇怪怪的花招都接續被逼出來。

這種為遷就少數明星學校維持優勢學科招生而量身訂做的折衷扭曲方案,早就注定亂象會叢生的結果。

只要特招存在 就無法解決問題

問:教育部提出特招、免試「一次分發」的調整方案,能改善亂象嗎?有何建言?

答:教育部提的方案,只是屈就於要讓免試與特招可以加快完成,完全是分發技術上的細節計較及討價還價。

但只要特招還在、尤其有特權學校可以五成以上特招,教育部甚至把「免試」跟「特招」混在一起招生,家長學生仍會充滿疑慮及不確定性,更多考生會兩種考試都考,這種調整還是無法改變亂象與考試壓力,更無法解決高中職教育的任何沉痾問題。

最讓人憂心的是,政府及新任教育部長都還沒有真正去正視,十二年國教的本質是要降低升學壓力、讓絕大多數國中生可以就近入學,也要讓各地高中職都有機會留住資優學生,讓高中職教育及學校都能「均優」。

四十多年前,政府要推九年國教,大同、成淵中學等第一、二志願初中也是大力反對;但實施下去,傳統明星學校也都力求轉型,所有國中才能均質化,國小教育迄今也才能真正在地化、正常化。

回到十二年國教,到底是要以九成五的學生權益、以絕大多數高中職的均等發展去做思考?還是要遷就少數精英學校及精英學生的升學需求及特權優勢?這是教育部目前最大的挑戰及關卡。希望所有改革都要真正回歸到最大多數學生福利及權益,問題才能獲得徹底解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