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認識自脊好健康】脊椎居家檢測及日常保健

圖為4段脊椎側彎的右側彎患者三七步站姿。(記者沈昱嘉/攝影)

圖為4段脊椎側彎的右側彎患者三七步站姿。(記者沈昱嘉/攝影)

2018/09/23 06:00

記者吳書緯、蕭喬云/報導

達人出列︰

李容霆/物理治療師

2015年成立「脊聲動物理治療所」,整合脊椎側彎矯正與治療服務相關領域的醫療專業資源,近期出版《正解!脊椎側彎的真相:寫給60萬人的自我檢測與矯正法》。

吳孟晃/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脊椎骨科專任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骨科及骨質疏鬆症專科醫師,專長微創脊椎及內視鏡手術、脊椎側彎矯正手術、中西醫合併背痛治療。

有脊椎側彎?看2部位判斷

物理治療師李容霆提到,要確診脊椎側彎最精確的方式是站立照胸部或腹部的X光,由X光片進行判讀,不過一般人也可以在家裡自我檢測有無脊椎側彎。

彎腰觀察背部高低狀況

首先第一個檢測的方法就是「彎腰測試」,也就是醫界所說的「亞當氏測試」(Adams Forward Bend Test)。進行彎腰測試時,需要家人或朋友幫忙觀察,彎腰測試的方法為雙腳微開站立、膝蓋打直,然後身體往前彎腰,採曲躬90度的姿勢,雙手自然下垂、頭要低著,臀部抬起來。然後請旁人從背部正後方觀察,一旦背部呈現一邊高一邊低的情況,就極有可能是脊椎側彎。

躺平伸直腿看腳尖角度

除了彎腰測試之外,李容霆還提到可以透過「躺平伸直腳看腳尖的角度」來觀察,躺在地板上,腳伸直、全身放鬆後雙腳會自然分開,這時可以請旁人觀察雙腳腳尖向外側分開的角度,如果左右差不多就表示應無脊椎側彎,若是左右腳的角度有差異,就有可能是脊椎側彎了。

若是身邊沒有人時,也可以坐在地板上,將手放在自己的身後支撐上半身,觀察腳部放鬆後雙腳腳尖分開的角度;而最終還是建議要尋求醫生確診有無脊椎側彎,以及側彎方向和程度。

另外,李容霆說,脊椎側彎的患者約有7成會是右側彎(胸椎往右彎或是腰椎往左彎者),剩餘3成患者才是左側彎,而為何右側彎的患者比例高出左側彎甚多?李容霆表示目前尚未有確切的研究指出原因何在。

脊椎側彎分段及簡易矯正

依彎曲區塊分3段及4段

脊椎側彎不單只分為左側彎或右側彎,還可依照側彎的狀況再分成3段以及4段。李容霆表示,確認有脊椎側彎後,可尋求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判斷,依脊椎側彎的狀況將身體區分為「3段」(肩膀、胸、腰及骨盆,3個區塊歪斜)或是「4段」(肩膀、胸、腰、骨盆,4個區塊歪斜)。了解自身是屬於3段還是4段後,才能按照狀況進行個別的矯正訓練。

正確站「三七步」矯正脊椎側彎

若有脊椎側彎者可自己做些動作矯正姿勢,例如工作中或通勤時,需要長時間久站,即可趁這段時間以「三七步站姿」練習矯正,此處的「三七步」是指雙腳在站立時,重量沒有平均分配在左右側,而是其中一側的負擔較重,另一側較輕,然後用身體側彎的部位做重量支撐,而不是單純將重心落在腳上;如此身體重量不平均分散於雙腳的站法就類似一般的三七步站姿。但做動作前,需先就醫請醫師診斷為哪種側彎類型,再依據自己的側彎類型練習動作;而研究顯示多數脊椎側彎者為右側彎,以下舉右側彎者為示範。

3段脊椎側彎的右側彎患者

1左腿的膝蓋輕微彎曲。

2腰椎與骨盆順時針方向略轉往右推。

3再把胸椎以逆時針方向略轉往左推。

4此時右骨盆會略微提起,即完成。

4段脊椎側彎的右側彎患者

1右腿的膝蓋輕微彎曲。

2右骨盆下壓,腰椎順時針方向略轉往右推。

3胸椎做逆時針方向略轉往左推,即完成。

保持肌動保護脊椎

吳孟晃醫師建議平時可藉由一些簡單動作,加強腹肌與背肌以保護脊椎,若有腰痠背痛困擾者也能獲得舒緩。以下示範的3組動作任何時間都可以做,每個動作需持續5秒鐘,倘若因肌力不足可先維持2~3秒,再慢慢延長時間,頻率從一天做一輪開始。

背肌訓練x1

頭朝下身體平趴,雙手置於身體兩旁、手心向下,一腿貼著地面,另一腿伸直向上抬高,高度以膝不彎曲卻不會有疼痛感為準,抬高5秒後,放下休息5秒再換另一腿,兩腿各做5次。

腹肌訓練x1

仰臥、膝彎曲,腳掌需平貼於地面,雙手置於腹部,小腹內縮、臀部微往上前舉,讓腰部可以整個貼在地面上,維持5秒之後,放鬆休息5秒再繼續,共做10次。

腹肌訓練x2

仰臥、膝彎曲,腳掌需平貼於地面,雙手置於腹部,抬起時視線可注視到肚臍即可,支撐5秒後,休息10秒再繼續,共做5次。

PLUS!食補存骨本

除了做肌力訓練之外,也可以透過飲食來補充鈣質,吳孟晃醫師指出人體鈣質流失的速度以35歲為分界點,35歲以前吸收量會大於流失量,這時只要好好補充鈣質,就可以儲存骨本;35歲之後鈣質流失量大於吸收量,骨質也會明顯下降,因此趁年輕多補充鈣可以讓骨質強壯,減少年紀大時脊椎退化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產生駝背或是側彎。

而常見的高鈣食品如牛奶、芝麻、起司、高麗菜乾、深綠色蔬菜、傳統豆腐、豆類等,都是很好的鈣質補充來源。(更多高鈣食品及每日攝取量可參考國健署相關網頁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4&pid=2650)

E6T 生活週報

E6T 生活週報

腹肌訓練2示意圖。(記者陳宇睿/攝影)

腹肌訓練2示意圖。(記者陳宇睿/攝影)

腹肌訓練1示意圖。(記者陳宇睿/攝影)

腹肌訓練1示意圖。(記者陳宇睿/攝影)

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說,多補充木耳、芝麻、牛奶、海帶等高鈣食材,就能有效防止骨骼疏鬆。(記者張傳佳攝)

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說,多補充木耳、芝麻、牛奶、海帶等高鈣食材,就能有效防止骨骼疏鬆。(記者張傳佳攝)

亞當式前彎是最簡單又快速檢測有無脊椎側彎的方法,醫師診斷時,同樣會請患者身體往前彎曲,看背部有沒有一邊高一邊低,即可簡易判定有無脊椎側彎的可能。(記者沈昱嘉/攝影)

亞當式前彎是最簡單又快速檢測有無脊椎側彎的方法,醫師診斷時,同樣會請患者身體往前彎曲,看背部有沒有一邊高一邊低,即可簡易判定有無脊椎側彎的可能。(記者沈昱嘉/攝影)

背肌訓練示意圖。(記者陳宇睿/攝影)

背肌訓練示意圖。(記者陳宇睿/攝影)

圖為3段脊椎側彎的右側彎患者三七步站姿。(記者沈昱嘉/攝影)

圖為3段脊椎側彎的右側彎患者三七步站姿。(記者沈昱嘉/攝影)

透過躺或坐在地上,兩腳自然分開的角度,也可以觀察是否有脊椎側彎,如圖中的受測者,左右腳的角度不同,就是可能有脊椎側彎的情況。(記者沈昱嘉/攝影)

透過躺或坐在地上,兩腳自然分開的角度,也可以觀察是否有脊椎側彎,如圖中的受測者,左右腳的角度不同,就是可能有脊椎側彎的情況。(記者沈昱嘉/攝影)

李容霆/物理治療師。(記者沈昱嘉/攝影)

李容霆/物理治療師。(記者沈昱嘉/攝影)

如圖中的受測者就是有脊椎側彎,背部呈現一邊高(右側)一邊低的情況。(記者沈昱嘉/攝影)

如圖中的受測者就是有脊椎側彎,背部呈現一邊高(右側)一邊低的情況。(記者沈昱嘉/攝影)

吳孟晃/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脊椎骨科專任主治醫師。(北醫附設醫院提供)

吳孟晃/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脊椎骨科專任主治醫師。(北醫附設醫院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