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麥寮重見麥田 2年增至10甲

老農在荔枝園中同時栽種兩品種,種「掛綠」荔枝樹(左)結實纍纍,但「糯米」荔枝樹(右)上,很難找到一顆荔枝。(記者詹士弘攝)

老農在荔枝園中同時栽種兩品種,種「掛綠」荔枝樹(左)結實纍纍,但「糯米」荔枝樹(右)上,很難找到一顆荔枝。(記者詹士弘攝)

2017/06/24 06:00

〔記者黃淑莉、詹士弘/雲林報導〕「麥寮」早年因栽種小麥而得名,麥寮媳婦郭慧蟬與先生成功讓麥寮再飄「麥香」,還研發純麥麵條、麵線等特產;同樣種荔枝農民卻兩樣情,「糯米」荔枝連兩年失收,一百五十棵收不到卅斤,「掛綠」產量卻增加。

麥寮拱範宮拱範宮主委張克中昨天開記者會向外界介紹麥寮新農產,小麥麵條、麵線及麥粒,張克中指出,二、三百年前拱範宮媽祖婆曾降乩指示鄉民栽種小麥,地方耆老轉述早年麥寮到處可見小麥田,可惜後來因進口小麥衝擊、收益不如預期,農民轉作其他作物,小麥在麥寮消失。

卅八歲郭慧蟬說,先生從小在麥寮長大,心中最大夢想是麥寮能重見小麥田景象,兩年前他們試著在台十七線旁栽種三分地小麥,發現麥寮很適合種小麥,省工、省肥料且不需農藥。

郭慧蟬表示,小麥在秋冬栽種,生長期正逢東北季風期,因風大反而少病蟲害,不需噴農藥,他們以友善土地方式栽種,收成狀況還不錯,預計今年與農民契種面積可達十甲。

種荔枝 糯米失收 掛綠量增

七十一歲的張建忠,在林內種植荔枝已有十幾年歷史,園中種有一百五十棵的「糯米」荔枝,四年前也引進七棵「掛綠」荔枝,受到氣候異常影響,果園「糯米」幾乎沒有結果,「掛綠」則是結實纍纍。

張建忠說,氣候將是未來農業面臨最大問題,他計畫以「接枝」技巧將「糯米」改為「掛綠」,降低減產損失。

麥寮媳婦郭慧蟬(左二)以友善大地方式成功在麥寮種小麥,還研發各種新產品成為地方特產。(記者黃淑莉攝)

麥寮媳婦郭慧蟬(左二)以友善大地方式成功在麥寮種小麥,還研發各種新產品成為地方特產。(記者黃淑莉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