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雲林)竹編抹紅土 老師傅重製古早土礱

台灣早期稻殼脫殼機土礱,現展示在崙背詔安客家文化館。(記者陳燦坤攝)

台灣早期稻殼脫殼機土礱,現展示在崙背詔安客家文化館。(記者陳燦坤攝)

2017/09/26 06:00

〔記者陳燦坤/崙背報導〕崙背地區這幾年積極找回先民流傳文化,從耆老口中得知為了使稻穀去殼,以竹子及紅土等材料製成「土礱」,是台灣早期的稻穀脫殼機,地方現將複製品放在詔安文化館展示。

稻穀脫殼機 詔安文化館展出

水稻在台灣栽種的歷史久遠,但許多民眾未曾見過早期先民如何將稻穀硬殼去除,詔安客家文化館最近展出台灣早年的稻穀脫殼機「土礱」,這部復刻版的古老脫殼機以竹片編成,內部塗上紅土,外部有根橫木,將稻穀倒入後推動橫木,透過磨擦,便可將稻穀變成糙米。

貓兒干文史協會總幹事楊永雄表示,過去地方僅知有「土礱」這項農具,還是經過高齡九十歲的耆老敘述才知道長什麼樣子,經過四處打聽,在嘉義縣找到碩果僅存的老師傅住在山上,為了拜託老師父重新動手製作,崙背地方人士常輪流接送他下山編竹子並抹紅土,「土礱」原型才得以重現。

楊永雄表示,七、八十年前「土礱」便消失了,原因在於高效率碾米機引進台灣,還有「土礱」主要結構是竹片與紅土,易隨著時間而損壞,保存不易,過去大戶人家因儲存稻穀多,需靠「土礱」脫殼,數量原本就不多,所以能夠留下的極為有限。

崙背老一輩居民表示,稻穀放入「土壟」僅完成第一次脫殼,為了提高米價須再放入石臼或木臼錘打,變成白米後價格便可提高三、四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