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蓪草作畫 工藝師創作原民風

太魯閣族工藝師陳婉麗因擅長禪繞畫,創作極具原民圖騰風格作品。(記者王峻祺攝)

太魯閣族工藝師陳婉麗因擅長禪繞畫,創作極具原民圖騰風格作品。(記者王峻祺攝)

2017/11/18 06:00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根莖襯皮可用來作為「米紙」的蓪草,曾是台灣重要經濟作物,近年卻逐漸沒落,太魯閣族工藝師陳婉麗因擅長禪繞畫,利用蓪草似紙非紙特性,及宛如保麗龍般的潔白髓心作畫,創作出系列極具原民圖騰風格的作品,昨在花蓮市原住民文化歷史館開展,展期將至十二月十七日。

蓪草又名通脫木,日治時期時由原住民廣泛種植,在中醫上除能以莖髓入藥外,還可將髓心通脫後,製作成蓪草紙,主要用於美勞素材上,其中蓪草紙的質感因與花瓣極為類似,還能製成蓪草玫瑰或捏塑成各種動植物、昆蟲,極致仿生特性。

近年蓪草採集逐漸沒落,擅長禪繞畫、手工編織技藝的太魯閣族工藝師陳婉麗,積極找尋蓪草,重新將蓪草旋削成紙作畫,並保留蓪草的根莖襯皮原貌融入作品,與禪繞畫結合後,點綴上原住民圖騰,為作品注入新的藝術價值。

「找回蓪草記憶!」陳婉麗說,蓪草除可當作美勞素材外,也相當適合用在線條藝術創作上,更是許多原住民長者的共同記憶,在課程教學上,也常遇到部落耆老異口同聲地說「相當懷念」,是小時候的常見植物,期望藉由蓪草運用找回更多原民故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