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北新店渡、引水石硿 地方爭取納文化景觀

新店渡仍可見渡船來往兩岸載客。(記者翁聿煌攝)

新店渡仍可見渡船來往兩岸載客。(記者翁聿煌攝)

2017/12/10 06:00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新北市新店區在先民開墾大台北時,扮演重要的人文歷史角色,包括「新店渡」和「瑠公圳引水石硿」,都可追溯歷史悠久的開發故事,新店區公所經建課長劉孟鑫說,地方文史人士爭取將這些人文歷史景點納入文化景觀並妥善維護,成為地方的觀光旅遊點,並傳承先民文化。

對此,文化局副局長于玟表示,目前已將「新店渡」排入文化景觀審查程序,其餘再視區公所提報後審核。

在前清時期,先民為了引水灌溉,在現在的碧潭開天宮下方位置,鑿穿石壁後引水進入大坪林圳,如今引水功能不再,但先民一刀一斧開鑿的「石硿」仍完整保留,九十一年八月六日經台北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審議後指定「瑠公圳引水石硿」為古蹟。

新北市文史學會積極爭取將「瑠公圳引水石硿」,正名為「大坪林圳引水石腔」,總幹事夏聖禮說,根據文史學會的考證,引水石腔早期由郭錫瑠開鑿,但尚未完成就將開鑿權讓渡給大坪林五庄,由五庄墾首蕭妙興與郭錫瑠簽約,到一七六○年才開鑿成功,成為大坪林圳的水源和引水圳道,因此希望正名「大坪林圳引水石腔」,尚未獲得文化局審議通過。

另外,位於引水石硿旁的「新店渡」始於一八八一年,早年新店溪上游到中游沒有橋樑,有九個渡口供兩岸民眾往返,「新店渡」是現今僅存的人力擺渡渡口,仍提供灣潭、直潭、塗潭等山區民眾來往碧潭老街,加上碧潭吊橋、逾百年歷史的新店國小和新店基督長老教會,形成完整的旅遊帶。

新店區公所曾多次舉辦觀光導覽志工研習,帶領志工前往開天宮及「瑠公圳引水石硿」探勘,兩百公尺長的「石硿」,寬度、高度足以供人站立行走,眾人不禁讚嘆先人的毅力和智慧。

劉孟鑫說,因為時日已久,「石硿」有部分區域已產生龜裂,可參觀的長度也愈來愈短,這值得政府、民間妥善維護,保存先民的智慧。

瑠公圳引水石硿為人工開鑿,工程令人讚嘆。(新北市文史學會提供)

瑠公圳引水石硿為人工開鑿,工程令人讚嘆。(新北市文史學會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