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家創作故事 書寫花蓮石雕史

花蓮縣文化局出版「典石」新書,昨天舉辦發表會,書本的封面印成純白大理石,是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石雕的歷史。(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縣文化局出版「典石」新書,昨天舉辦發表會,書本的封面印成純白大理石,是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石雕的歷史。(記者花孟璟攝)

2018/01/16 06:00

石雕全紀錄 見證台灣精彩一頁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為當代「花蓮石雕藝術」書寫歷史,花蓮縣文化局耗時一年採訪、編纂完成「典石Hualien Stone Sculpture」新書,昨舉辦發表會,分成石雕發展史、大事記、口述記錄廿七位花蓮當代石雕家的創作生命史,以及花蓮各公共空間的石雕作品索引地圖,成為台灣藝術界近年難得以「石雕」為主題的專書。

花蓮山區蘊藏大量大理石、蛇紋石礦產,一九六一年退輔會榮民大理石工廠設廠後,帶動整個花蓮石藝產業的黃金年代,從原石開採、裁切、車床、加工、雕刻,除了生產大量的石壺、石杯、煙灰缸、煙斗、屏風等石材加工品,是許多遊客到花蓮一定會買的伴手禮,當時的花蓮「到處看得到石藝品店」,也供應國內建材、造景所需,石材加工剩餘的零碎下腳料則拿來鋪設人行步道。

知名雕塑家楊英風受聘擔任榮民大理石廠顧問,一九六九年、七○年還以下腳料創作大件景觀藝術品「大鵬」、「太空行」,堪稱經典。但九○年代後期經濟不景氣,大理石需求減少,榮民大理石廠二○○三年關閉,原本的匠師紛紛轉型石雕創作,第一代轉型包括林聰惠、廖清雲、郭清治、許禮憲等。

主編楊正端說,花蓮石雕藝術的發展才短短三十年,而綜觀過往,石雕界最值得一提的幾件大事,包括榮民大理石設廠、一九八三年花蓮縣成立文化中心,開始鼓勵並推動石雕藝術創作,一九九五年民間開辦石雕藝術季,一九九七年官方接下來辦,這幾個重要的時間點,是今天花蓮石雕呈現繁榮面貌的關鍵;而書中還有包括石雕大事紀、人與石雕家、空間與石雕等面相,並走進花縣當代廿七名石雕家的藝術工作室,讓藝術家現身說創作心法、並搭配精彩照片,而書中也提到賞石文化、人才傳承等等面向。

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說,花蓮從一○二年起連續四年出版「典石」中英文專業石雕季刊,為國內首見以石雕為題的專門期刊,也獲得台灣文獻館評為一○六度的台灣文獻佳作,希望讓花蓮石雕家的努力,吸引國際收藏家、公共藝術案件來採購,去年起則編纂「典石」專書,希望藉由書籍出版見證台灣藝術史上「石雕」的精彩一頁。

1961年成立的退輔會榮民大理石廠,帶動花蓮的大理石、蛇紋石產業發展,但2003年工廠關閉,如今早已人去樓空,只留下空蕩蕩廠房和滿地的大理石碎石。而當年受雇榮民大理石廠的許多「員工」紛紛轉型藝術創作。(記者花孟璟攝)

1961年成立的退輔會榮民大理石廠,帶動花蓮的大理石、蛇紋石產業發展,但2003年工廠關閉,如今早已人去樓空,只留下空蕩蕩廠房和滿地的大理石碎石。而當年受雇榮民大理石廠的許多「員工」紛紛轉型藝術創作。(記者花孟璟攝)

楊英風在花蓮航空站入口的作品「大鵬」,大鵬的頭部指向機場方向,象徵航空事業起飛、翱翔長空。(記者花孟璟攝)

楊英風在花蓮航空站入口的作品「大鵬」,大鵬的頭部指向機場方向,象徵航空事業起飛、翱翔長空。(記者花孟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