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經異想》「自內而外」,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的下一哩路

台灣民主化以來,早就從威權時期的國家統合主義模式昇華為自由多元主義模型。就兩岸關係而言,「九二共識」與「不統不獨不武」之說,至多被視為是特定時空下,國民黨對於兩岸關係的歷史解釋,絕非亙古不變或理所當然的政治論述。

張宇韶

統合主義是政治學典範中「以國家為中心」的延伸,亦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與社會關係以及對台政策的基本設想。相對來說,自由多元主義則是「以社會為中心」的最佳詮釋,構成了台灣民主化以來,政經制度運作以及大陸政策的核心價值。兩種不同的典範架構卻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兩岸關係的衝突來源;這可從蔡英文日前提出兩岸關係「三個有利、三個堅持」之說後,卻受到中共黨媒環球時報高分批判的結果加以驗證。

深入而言,國家統合主義的資源分配模式是「由上而下」,假設經濟生產與社會關係網絡的存在是國家所給定或扶持的,其自主性與活動空間,是以不能挑戰國家的統治合法性為前提,意即社會的自主性是鑲嵌於政治的權威之中。因此,改革開放以來對台政策的各項政治論述都具有此一內在邏輯,遂構成「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的初始條件,從而開展「告台灣同胞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江八點、胡四點、胡六點、九二共識」一系列的路徑所依賴的政治框架。

這意味兩岸關係是「後設」的,不論兩岸政經情勢與時空條件有什麼變化,前提不僅為中國所設定,過程與結局也不容爭辯;兩岸經貿關係與社會文化交流自然不能逾越這些條條塊塊。換言之,若與中國所設定的「統一劇本」相衝突違背的論述,都因挑戰中共的權威與合法性被視為台獨分離主義。環球時報批蔡言論可視為這種慣性思維下的產物,其辛辣或謾罵式的言論,根本無視台灣政局與民心的轉變,更忽視民進黨對於大陸政策的調整。這種自認為夏蟲語冰的傲慢評論,是根源於對台灣國家社會關係與政經制度的不理解。

在美國啟動重返亞洲的再平衡戰略與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思維中,如何將「有利於區域和平安全穩定」與「兩岸互惠互利交往」積極落實的「外向考量」,則是民進黨與蔡英文(見圖)必須進一步思考的重要議題。(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台灣民主化以來,早就從威權時期的國家統合主義模式昇華為自由多元主義模型。其政經資源分配的內涵為「由下而上」,由於對國家與統治者的高度不信任,經濟生產與市民社會往往自主獨立於國家體制之外,政黨與社會團體之間彼此競爭卻又有能力與國家分庭抗禮。就兩岸關係而言,「九二共識」與「不統不獨不武」之說,至多被視為是特定時空下,國民黨對於兩岸關係的歷史解釋,絕非亙古不變或理所當然的政治論述,這可從前國民黨政務官蘇起、焦仁和與程建人等人提出的「大一中架構」與對「九二共識」的批判得到驗證。

更重要的,在公民社會運動崛起、太陽花學運發酵與九合一選舉結果下,台灣政情與民心已經有了更大的轉變,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勢必有所調整;但路線與政策調整,總不能因為不接受九二共識或不符合北京的期待,就必須被扣上「蔡英文和民進黨還是悠著點好」的帽子,或承受「歷史對這樣的賭局已不止一次擲過骰子」、「台獨是台灣政治上的一劑毒藥...一定有更加強大的力量幫著台灣洗胃」之類的恫嚇。畢竟,台灣的民主政治與政黨政治利基於多元主義,民進黨與國民黨自然不同於中國的八大民主黨派,必須服膺「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的邏輯,遂而「政協化」或去主體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蔡英文的「三個有利、三個堅持」可視為是「建設性模糊」的調整與善意,但除了回應台灣的民意與政治現實的「內向考量」外,在美國啟動重返亞洲的再平衡戰略與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思維中,如何將「有利於區域和平安全穩定」與「兩岸互惠互利交往」積極落實的「外向考量」,則是民進黨與蔡英文必須進一步思考的重要議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