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觀點》中壢事件和美麗島事代(三) 從台灣史中消失的一代台灣人

在追求228真相的運動中,幾乎參與者都把政權不義的焦點放在社會「菁英份子的消失」上,痛惜他們的集體被害,但當時比這些菁英份子更積極反抗暴政的應該是血氣方剛的大、中學校學生。國民黨政權對還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的年輕人的迫害和鎮壓,很自然的,比對「菁英」更沒有顧忌,更嚴酷,人數更多,他們的受害,雖然沒有受到像菁英被迫害一樣的注意,但是造成的影響甚至更深遠。

林濁水

台灣人的組黨運動,本島有兩波,第一波1960年結束,因為雷震被捉去關,中斷了15年後,才重新藉著《台灣政論》開始集結另一波組黨陣營,但是,如果把海外1960年代台獨結盟也算在「組黨」的話,那麼從1960年到1986年,在時間序列上便沒有間斷。

只是,問題這麼簡單嗎?台灣人的運動,在時間上的年代上雖然沒有間斷,但從「人的世代」上看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現在把大家比較熟悉的組黨人士分三波並按出生的年份排列成表。

(作者製表)

(作者製表)

從這個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三波的組織運動,都各自有兩個梯次,各梯次的年齡都非常接近,全在5年之間,而兩個梯次形成了軸心年齡都大約相差10歲的不同世代。

第一波組黨核心人士,第一世代出生年份集中在1900年之前;第二世代出生身份集中在1910前後共5年之間。前者是雷震、夏濤聲、齊世英、李萬居、楊金虎、吳三連、郭國基7人;後者是許世賢、郭雨新、李源棧、高玉樹4人。兩個軸心年份相差10年,大約可以算是兩個世代。第一個世代中以雷震最受尊重,因此以他創辦的雜誌之名,稱這世代為「自由中國世代」,後者是以省參議員五男一女為主角稱之為「五龍一鳯世代」1

屬於第二波的海外台獨運動的領袖,第一梯次最早的是1918年出生的史明,其次是王育德、辜寬敏,出生在1920年代,兩人才差兩歲。第三梯次在出生在1930年代,如黃昭堂、蔡同榮,張燦鍙,羅福全,陳隆志,許世楷等都是在1932~1936前後共5年間出生。各梯次軸心年齡都差大約10歲。

第一梯次的年代,運動最為消沈無聲,可以叫做寂靜世代;第二世代開始重新集結,但是人數仍然太少,仍是個寂靜的世代;第三世代在海外日、美、歐組成台獨聯盟,可以稱做台獨聯盟創盟世代2

第三波組黨運動中,第一梯次展開組黨的,可以叫美麗島世代,他們的出生的年份也很集中,在1938年到1943的5年間,有康寧祥、姚嘉文、張俊宏、施明徳、許信良等人。第二梯次是美麗島案爆發後替他們出庭辯護的「辯護律師世代」和原來美麗島世代的助理或反對刋物編輯作家為主體的「編聯會世代」,後者在1980年代被稱呼「黨外新生代」。他們出生的年代幾乎全都集中在228事件爆發的1947前後的共4年之間,他們甚至因此被稱呼是228寃魂投胎的一代。兩個世代的軸心年份也相差近10年。

美麗島世代的助理或反對刋物編輯作家為主體的「編聯會世代」在1980年代被稱呼「黨外新生代」。(圖:邱萬興)

經過列表比對之後,最驚人的現象是在整整38年的戒嚴時期中,所有著名的參加組黨或台獨聯盟的人士,出生時間雖然涵蓋了從1897直到1952年,長達45年,共有50多人;但是其中1911年到1920年的10年間出生的台灣籍人士竟然只有一個史明,1921~1930的10年間出生的台灣籍人士也只有黃信介、王育德、辜寬敏3人而已。

人數少成這樣,只有少數個人的努力,沒有世代集結的現象,未免太不尋常,那麼原因又是什麼?

關鍵是228事件的衝擊

1987年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成立並發動一連串追求228真相的運動後,一個特別受到關切的議題是:為什麼「多數在恐怖時期消失不見的菁英,其實與城市暴動毫無關聯」3?促進會把消失的「台灣菁英的消失」做為對國民黨政權最嚴厲的控訴焦點。

比菁英消失更嚴酷的鎮壓

為什麼「菁英消失」了?官方的正式文書提供了線索。

當年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出版的《台灣省二二八暴動事件紀要》中可以看到當時國民黨統治台灣的當局,幾乎把涵蓋台灣各地的士紳領袖,甚至包括許多後來當樣板栽培的「半山」如連震東、黃朝琴等都被列入204個「暴動的主動及附從者」之內準備加以迫害,這名單包括了80多名各級民意代表。後來,果然其中死於事件的民代有18人,被捕、通緝的民代有30人。事實上,枉死的還不只是在名單上羅列的,還有教授、法官、媒體經營者等社會領袖。

從當時統治台灣的當局這些整肅的對象看來,可以見到台灣統治當局對台灣人全盤性的「非我族類」的不信任有多強烈,鏟除台灣社會各界的領袖的意願有多麼高。台灣陳儀政權這樣強烈的觀點和意願在國民政府遷台後並沒有消退,反而後來國民黨堅持在台灣維持世界最久的戒嚴體制,以及在國家公職人事上高度防範台灣人,只撿選少數台灣人在政權中當樣板的根源。

《台灣省二二八暴動事件紀要》中可以看到當時國民黨統治台灣的當局,幾乎把涵蓋台灣各地的士紳領袖都列入204個「暴動的主動及附從者」之內準備加以迫害,這名單包括了80多名各級民意代表。(維基共享)

在追求228真相的運動中,幾乎參與者都把政權不義的焦點放在社會「菁英份子的消失」上,痛惜他們的集體被害。其實,當時比這些菁英份子更積極反抗暴政的應該是血氣方剛的大、中學校學生,例如,有名的27部隊就是以學生和泰雅族青年為主力。也因此在事變過程中,國民黨政府整肅的重中之重就在大、中學校之中,例如延平學院及淡江中學所屬受難教師、行政人員及學生人數就相當多,延平學院並因此被降級為中學。

國民黨政權對還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的年輕人的迫害和鎮壓,很自然的,比對「菁英」更沒有顧忌,更嚴酷,人數更多,他們的受害,雖然沒有受到像菁英被迫害一樣的注意,但是造成的影響甚至更深遠。

既有菁英階層雖然被鎮壓,但是逃過劫難的仍然具有繼續追求民主的能量。例如被捕的郭國基、楊金虎,被列為暴動主動和附從者的李萬居都成為1960年籌組新黨的要角。這幾位在228事件發生時都已經約50歲,他們早在日據時代已經建立全島性反抗運動的聲望;他們的下一梯次組黨人士如郭雨新,在228時也已經約40歲,在1960時也都已經累積了相當堅實的社會聲望。然而,他們的後面的世代,1911~1920年出生的,就在無論在島內的組黨或海外的組織台獨圑體方面,居然除了史明沒有什麼領導人物的出現,全然缺席了;再到下一代,1921~1937年間出生的,也只有在海內的黃信介和海外的王育德、辜寬敏3位知名的組織運動領導人物。

1911年到1931年的20年間出生的,在1947年228事件發生時,年齡是16~36—這正是高中、大學學生學齡和剛踏進社會的青年。由此可見,228事件的屠殺鎭壓對1911~1930年兩個世代追求民主政治的動能造成了毀㓕性的打擊—顯然,之中比較有自由信念、政治意識的,很難不在228的事件中不挺身而出,也因此受到徹底鎮壓或鏟除。

郭雨新(左起)、許世賢、郭國基。(圖:網路)

然而,228固然對這兩個世代造成了摧毀性的效應,但是如同世界各地民族主義運動一樣,上一代的悲劇命運註定成為下一代民族主義運動的核心動力,因此他們的下一代,1930年代出生的黃昭堂等人,在他們海外的運動中,228的追思就成了最動人,最重要的凝聚人心的紀念儀式;同樣的,在民進黨組黨後,已經不再年輕的黨外新生代,無法不集結起來發動一連串的228群眾運動而和統治集團的警察在街頭對抗,直到國民黨總統認錯道歉並進行追思紀念和補償。

悲劇的世代毀滅與從悲劇中再生的世代

回顧從1947年228到1996台灣凍省修憲,體制台灣化大致完成的半世紀歲月中,海內外的台灣人雖然追求民主、獨立的運動從未中斷而形成連續性的三大波;但是由於228的衝擊,在世代上面造成了清楚鋭利的斷層現象。1911年到1930年出生的台灣兒女成為特別寂靜的斷層世代。斷層之後重新啟動台灣人的大事業的,毫無疑問的正是美麗島世代4

美麗島世代和他們的下一個世代,編聯會世代從黨外到民進黨,展現開創力,設定、主導了台灣民主化各個階段的核心議題,轉化了台灣的主流價值。於是,從時序上來看,李登輝的民主功業,都是在民進黨開創了新價值,不惜犧牲地衝撞到體制即將無法負荷時,才順勢而為並成功的,經過這樣的發展,辯護律師的世代終於在2000年領銜完成了台灣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悲劇使台灣人於1911~1930年出生的一代成為在歷史中消失的一代,而年幼,所以逃過228鎮壓的美麗島世代則是讓台灣人在歷史中重生的一代,也是此後新民主運動,新台獨運動—無論是群眾運動或議會路線奠基的一代。

註:

1. 五龍一鳳事實上涵蓋了1900年前後直到1910年的世代。因為其成員雖然出生集中在1900年和1910年前後,所以且區分為兩個世代。

2. 江鵬堅1940年出生,年齡和美麗島同一世代,但在軍法審判當辯護律師後才參與黨外運動。

3. 借用馬若孟接受國民黨政府進行研究後的一句質疑。〈228事件—怨懟、社會緊張與社會暴力〉。

4. 如果包括海外的話,世代斷裂是1911~1930,間斷了20年,如果只算島內,則從1911~1938間斷了27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