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以專業、能力、效率重新出發

過年後在產官團拜、座談的場合,八大工商團體負責人紛紛大吐苦水,抨擊政策失當與缺乏效率的執行力,砲火猛烈,被戲稱是「八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其中,一例一休,親綠企業人士直言,從南到北的工業區,反彈強烈,若政府再不積極處理,未來選情恐會「並軌」(台語:翻過去)。而在三三會的聚會中,企業大老更批評「政府聰明人多、空話多、落實少」。

平實而論,小英執政以來並無重大錯失,政府步調尚稱穩健,然而,謹小慎微的改革進度無法滿足人民的高度期待。癥結在於新政府打著改革的旗幟得到多數選民的支持,並且在行政、國會體系佔有絕對優勢,因此改革緩慢, 成績單幾乎滿江紅,自然無法以受到強大阻撓作為推託的藉口。再者,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小英政府在幾個重大政策上似乎只在意少數人的聲音,忽略沉默多數的想法,以及實務面的操作,因此政策推動之後往往比沒有改革造成更大的混亂與衝擊,找不到激勵人心的亮點,民調支持度難免一路下滑。

推動改革的重點在於落實與正確性,不是有改就好,錯誤的改革只會讓現狀愈弄愈差。最典型的例子無非一例一休,本以提高勞工福祉為改革目標,孰料政府未與各產業、指標性企業,以及不同行業的勞工有效溝通,了解實際的生產型態與勞工真正需求,只聽任少數勞團的抗爭訴求,結果制定出來一部全球少見嚴苛卻勞資雙輸的勞工法案。其實,多數企業的反彈並非反對週休二日,也不是少數勞團刻意污衊的慣老闆,他們也都希望提升勞工的福利與權益,所求者無非彈性。例如鬆綁絕不能調整的「一例」與加班時數上限,使得勞工福祉提升同時,也能提高勞工收入,而且企業在訂單業務急增時,亦可彈性調配人力,達成勞資雙贏。尤有甚者,現代產業繁複,各有其營運模式,卻受制於一部規範作業員的工廠法所衍生的法令,無視勞心與勞力、中低階上班族與高階主管的不同工作型態。其實,勞心者與高階主管以績效作為達陣的指標,係以工時所無法量化的,本來就應該採行責任制;但是現行勞基法只防剝削工時,卻無法彈性調整以激勵勞心者的創新研發與工作績效。

另外,政府空話多,實際行動少的文青治國模式,亦逐漸形成民眾的普遍印象。尤其在提振經濟方面,至今說的多做的少,例如五大創新產業至今有何重大進度?法令的修改與政府組織的調適,以及鼓勵創新與投資的租稅優惠等,有何具體作為?物聯網、人工智慧、機器人、電動車、無人車、無人機、生技、綠能與分享經濟等下一代主流產業,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而政府做了什麼努力可以讓人民感受它的強烈企圖心,展現它的遠見與前瞻?再如新南向,除主事的人選一再更迭,負責官員有沒有親自到各相關國家考察,拜會深耕多年的台商,以徹底了解東南亞、南亞的產業發展,與我可發展之利基,並運用台商之人脈、金脈與經營經驗?甚至如何充分發揮我東南亞外配及其第二代之人力資源優勢?這些恐怕至今仍只是喊喊口號,畫餅充飢。至於,政府視為推動內需主力的都更以及鼓勵投資,最重要的障礙一是釘子戶問題,一是環保法規太過嚴苛,抗爭過於頻繁,至今尚未見到實際解決方案,如何推動都更,吸引廠商擴大投資?

小英總統揮舞改革大旗登上權力頂峰,但改革卻步履蹣跚,與民眾的期待落差甚大,導致滿意度低迷不振。但近來小英的執政腳步漸有修正調整,對民意的回應較為迅速,值得欣慰。朝令夕改本是貶義,諷刺的是,對於諸多改革凸槌偏差的民進黨政府,缺乏的正是這種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勇氣與決心。不論在一例一休、年金改革,或者振興經濟,執政團隊必須及早調整如如不動的執政方式,以專業、能力與效率取代散漫的文青呢喃,則改革有望落實,台灣更可脫胎換骨,重獲新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