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政府機器要上緊螺絲

台灣電力供應最近狀況連連,和平電廠因颱風輸電塔倒塌引起整體供電緊張,大潭電廠又以供氣系統凸槌,導致十七縣市無預警停電,總統與閣揆為此道歉,經濟部長及中油董事長因此下台,閣揆日昨就此向國會提專案報告。電力供應出狀況,重新引發對「非核家園」等能源政策的辯論,而電力供應及台電經營不牢靠,其實都已長期存在;飽受困擾的台灣社會因此甚為關切,我們是否有決心及能力改善這一基本問題。

大潭電廠因供氣系統凸槌,導致十七縣市無預警停電,總統與閣揆為此道歉,經濟部長李世光(左)及中油董事長陳金德因此下台。(記者陳志曲攝)

從電力整體供需而言,台灣基本上不缺電,但存在明顯的失衡。最大的失衡在北部需求遠大於供給,長年南電北送、東電西送,都為彌補北部電力不足。失衡也有季節性,夏天近午時分都會冷氣機大開,電力供應較易亮紅燈;秋冬工商企業生產旺季,電力反有剩餘。其間,台電長期壟斷電力供應體系,又使問題更複雜而嚴重。

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兩次大停電。七月二十九日,台南左鎮一座輸電塔倒塌,導致全台灣八成用戶停電。八星期之後的九二一地震,北台灣停電逾兩星期,經濟損失甚大。颱風、地震或甚至一座電塔倒塌,即足以重挫全盤供電系統,不僅凸顯南電北送、冬有餘夏不足的失衡,也顯現台電採大型集中發電、長途輸送的模式,不合效率,風險極高,問題甚大。

一年兩次大停電之後,社會各方當時紛提改進之道,從制度面的電業自由化,改變台電包辦發電及輸配電網的壟斷經營,到開放民間投資電業、採小型分散式供電、改善輸配電系統、善用汽電共生、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如今舊事重演,官方仍在強調要「推動分散式綠能發電」、「避免單一事故影響全國供電」,顯見問題放了十八年依然存在。

老問題未能解決,電業只是一例。中油與台電都是國營事業,董事長政治任命,常被視為肥咖;經濟自由化喊了幾十年,油電事業卻總在自由改革之路牛步,中油效率遠不及台塑化。其中,「鐵飯碗」、「醜陋的結構」都不是新問題。同時,每月營業額七、八百億元的中油,把系統保養工作外包,未按標準程序作業,中油的外包文化及與包商關係飽受質疑。不過,外包文化並非中油所獨有,政府機關其實近年很普遍,把許多分內業務招標,樂當資源分配者,公務員只負責蓋章審核,文官的專業敬業精神漸失,政府淪為不負責的官僚機構。

無力解決老問題,主要與政治文化有關。台灣從民主化以來,歷經三次政黨輪替,為連任求勝選是政治人物及政黨最大考量,在位者未必以解決問題為先,常但求不得罪人,少做爭議事。

這種政客短視而不識大體的心態,民主國家常見,最近引起不安的北韓情勢,就是一例。從一九九三年起,北韓就一連串試射導彈,足以威脅日本,但美國歷經三任總統,都未尋求根本解決:從柯林頓提供石油和經援,小布希推動經濟制裁,到歐巴馬採「戰略忍耐」,只是讓北韓占盡便宜,趁勢發展了核彈,並裝置於洲際彈道飛彈上。美國蹉跎二十多年,箇中原因很清楚:主政者未根本解決問題,能拖則拖,只求任內不出大亂子。如今川普寄望於中國,看來要重蹈覆轍。

然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長期擺爛,養癰貽患,任何問題都會更嚴重。美國富國強兵,尚有犯錯空間,台灣大敵當前,實在沒有「把問題掃到地毯下」的奢侈。蔡英文政府面對近期電力出狀況,從而須力求問題的有效解決,而不是風頭已過,天氣轉涼,即雨過天青。十八年來,台灣歷經三、四位總統,電力供應的結構及體制問題依然存在,雖顯現問題的複雜和嚴重,也提供了現任主政者一個改革並解決的任務及絕佳機會。

其實,不僅電力供應和國營事業,民主台灣的政府機器運作,顯然也出了問題。不過,有如蔡英文在總統就職時所說,人民選出新總統、新政府,所期待的是「解決問題」。儘管民調不理想,從年金、司法改革等進展看來,蔡政府不缺乏解決長期問題的決心和誠意;如能以務實、謙卑及有效率的方法進行,電力及能源的改革,應是經濟社會所期待的大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