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經濟互惠無法化解中國對台野心

全球開啟經貿網絡之後,一般認為在互通有無之下,強國可望維持繁榮之優勢,而貧窮落後國家亦得以改善物質匱乏的窘境,因此相關國家均可同蒙其利,促成世界的進步與榮景。歷史的發展確實印證了這種樂觀期待的可能性,貧窮與戰爭相對減少,但也不乏逸出軌跡的案例;可怕的是,一旦例外發生,往往是特定大國以種種冠冕堂皇的旗號,意圖將其他國家納入其統治範疇,以其意識形態改造世界,卻為人類帶來嚴重的浩劫與災難。

上世紀一戰與二戰的教訓猶未褪去,至今雖未再爆發全球性戰火,但區域性衝突不斷,恐怖主義猖獗,宗教、種族與領土爭議,地緣政治到處佈滿詭雷,其所累積的破壞能量絕不下於世界大戰。尤其,文明科技的進步,原本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與健康,卻也成為提升衝突規模的武器;如今,科技產生的殺戮力量,令人難以想像。換言之,人類在享受科技文明進步果實之餘,卻也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之下。當前,北韓、伊朗等眾所公認的流氓國家,固然竭盡傾國之力發展核武,卻皆在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與監控之中,備受制裁之懲罰,形同孤兒之國。然而,若干真正擁有威脅世界和平及強烈擴張野心的國家,卻因國力強大,具有龐大商機,不但其危險性被輕忽,甚至成為國際秩序的主導者與地緣政治的重要玩家。這才是當前國際和平的最大風險。

或謂經濟互利可以消除敵意,卻有一些國家因經濟發展而強大之後,反而萌生更大的擴張慾望,中國的對台政策就是最典型的負面教材。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確實是其國人數十年打拚的成果,外人不必掠人之美,然而,台灣在這過程中的助益,卻也不能被抹殺。但是,中國不但不正視台商對中國經濟的助力,反而散播一種台商既想賺中國的錢,就不應支持台獨的奇談怪論,完全否定台商對中國壯大的貢獻,甚至將台商當成吸取中國利益的寄生蟲。不可否認地,如此荒謬的想法在中國民眾心中已經根深柢固,難以改變,且成為對台政策的主流思維。不過,最近中國商務部統計兩岸交流三十年,中國實際使用台資超過六百六十億美元,創造了一千一百萬個就業職缺,另外,儘管比例逐漸降低,目前台灣仍是中國第七大貿易夥伴。事實上,許多非官方統計更指出,台商透過第三地對中國投資累積逾二千億美元;尤其,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中國遭到西方國家的經濟杯葛,台商卻仍前仆後繼地湧入,成為中國經濟最艱難時刻的重要支撐。因此,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台商確實功不可沒。

然而,台灣對中國經濟助益如此之大,卻依舊無法改變中國併台的野心及其蠻橫態度。尤其,小英執政之後雖不斷釋出維持現狀的善意,一再承諾不會有意外發生,這對本土政權而言,乃是重大的政治退讓,理應讓兩岸在此善意基礎上維持共存共榮的雙贏局面。不料,事與願違,中國對台步步進逼,完全沒有談判溝通的餘地,導致兩岸關係的僵局加劇,毫無舒緩跡象。諷刺的是,中國對台施壓的力道來源,正是多年來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強化所致;也就是說,中國企圖勒住台灣的繩索正是台灣自己編織的。

總而言之,台灣之所以陷入當前的困境,乃是源自「兩岸建立熱絡經貿關係可以化解敵意,建構共存共榮互動模式」的浪漫幻想,事實證明這是一種致命的錯覺;另一方面,則是昔日台灣經濟成長走到十字路口時,產業不選擇轉型與創新,卻受到低勞動成本的誘惑,大量外移到中國,導致本身產業的空洞化,並且壯大了潛在的敵人。換言之,今日台灣面臨的危機,大部分係自作自受的惡果,所以解脫之道,仍在於自我能否覺醒,徹底揚棄以經濟互惠化解兩岸政治僵局的幻覺,降低台灣經濟對中國的依賴。一旦台灣經濟走上自主之路,政治同樣也能確保獨立自主的地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