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政治與文化之間

台灣仍是一個矛盾體,不時便有議題引發兩極爭鋒。最近,文化界幾位聞人凋落,圍繞著他們的成就、評價、認同、提報褒揚,引起不同立場者的針鋒相對。從威權到民主,台灣經歷的陣痛十分劇烈,由於時間距離現在並不遠,有些人的感受尚未離開歷史現場。今天面對此一現象,重要的不是以政治正確黨同伐異,而是提醒國家正常化需要超越矛盾,積極尋求台灣共識攜手前進,尤其是朝野政治人物,皆應以解決問題而非製造紛爭的方式,嚴肅面對自己服務頭家的責任。

老實說,由行政部門提報總統,選擇性對公民給予褒揚,不無封建思想的殘遺。總統手握國家名器,對有貢獻的公民褒揚勉勵,當然有其示範意義。只不過,一九三○年代制定的「褒揚條例」,跟當前台灣的社會現狀,實在存有不小差距。以文化領域而言,文化的本質,便是對政治正確的批判,最後反而要受政治正確的審查,雙方情何以堪?最近批評小英政府者,不妨回顧老英政府,是不是也免不了標準不一的尷尬?再往回看民主化以前的台灣,政治味定將更加不堪回首。今天,龜笑鱉無尾,口水戰內耗,實在很沒有文化。

文化的本質,便是對政治正確的批判,最後反而要受政治正確的審查,雙方情何以堪?(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台灣既然選擇民主這條路,二三五○萬人便得有心理準備,社會將朝多元開放發展,而非思想定於一尊、文化人都姓黨。未來,即使沒有統獨、認同問題了,文化人還是會以不同角度針砭政治經濟社會現實。屆時,文化人依舊會是政治人物心中最癢的那一塊,而萬一有文化人很沒有文化時,扮演吹哨者也不是政治人物,而是文化人。這樣說,並非鼓吹文化自成王國,當文化人涉入政治時,他的身分便有所改變了。真誠的文化人,自有一種精神世界,往往可以照明現實世界的短缺。一個民主社會,文化領域越獨立自主,對社會乃至世界的豐富性越大。

當前對岸政治與文化的關係,堪稱過去台灣威權時代的放大版,政治在框限文化,文化人也在自我檢查、互相戒嚴。一句話,文化必須講政治。以台灣的民主條件,早應政治的歸政治、文化的歸文化。文化人從什麼精神源頭,確立自己的創作與批判能力,政治不必過問。政治表態,尤其不必涉足文化這一塊。社會要關心的是,文化人的作品有沒有深度,他們的批判有沒有啟蒙作用,他們的人格特質符不符合民主核心價值。政治這一塊該管的是,儘速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讓文化人不再扭曲自己的心靈,內在能量且自然匯入台灣的軟實力。

於是,這一次的文化人褒揚爭議,大家的討論不妨從誰該褒揚、誰不該褒揚,轉移至政府到底適不適合褒揚文化人?文化人到底該不該期待政府褒揚?文化人的心智活動,難免會質疑政治權威,其對公平正義的抽象思考,也未必完全適用於現實世界,至於其得失則宜交給社會良心與文化尺度來衡量。轉型正義,不僅是民主政治對威權統治的價值翻轉,還包括了政治從它應該撤離之處主動出場的自律。小英政府對威權時代的轉型正義,若能深化至對政治領域的正常限縮,將是台灣民主向上提升的另一個里程碑。

台灣的文化領域,有些仍留存外來痕跡,這是無法塗銷的歷史。隨著年輕世代後浪推前浪,文化領域也終將在台灣在地化,從而進行在地生根與放眼世界的辯證成長。未來的台灣,政治不是上級指導,文化領域將是公民自主活動的空間。與中國不同,台灣有一個最好的調節機制,那就是民主。民主,不單單是定期選舉投票,還有日常生活的社會感應,隨時偵測著依違主流民意的言行。文化人,如果太政治,尤其在兩岸之間太政治,只會自損其文化內涵。而一位政治領袖,以新思維拿捏文化行政的作為或不作為,將使政治與文化的互動激發出最可觀的活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