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時評》小英兩週年談國防產業的額外紅利

◎ 王勝緣

蔡總統上任兩年期間,一改以往馬政府的綏靖作風,巡視三軍、提振士氣,還表示要達成「國防自主」,發展國防產業。蔡政府重視國防,是基於兩個無法否認的事實:第一,無論台灣是否承認九二共識,中共的目標仍是解決「台灣問題」,動武當然會是個選項。而共機、遼寧號的繞台挑釁,也讓蔡政府意識到必須盡力達到軍力平衡,以維持台海和平。第二,顧慮到中共的反應,美國對台軍售並不規律,且軍售案的種類、規模也由美方敲定,難以滿足台灣的國防需求。中國崛起、美國遲疑,都讓台灣發展國防產業成為必要之舉。但除了國家安全的考量,還有其他原因,值得我們用心發展國防產業。

看看美國和以色列就知道,國防產業不僅能滿足國防需求,還能超額完成任務,惠及其他領域。洛馬(Lockheed Martin)、雷神(Raytheon)等軍火企業,技術先進、資金豐沛,更得到聯邦政府的鼎力支持。它們強化美國的國防力量,更間接地為美國帶來難以量化的無形資產—其聘用、培訓的科技人才皆為一時之選,累積的知識、技術更是無價之寶。有些工程師輾轉進入民間企業,意外地把工程知識、研發精神挪做他用,為美國的製造業、科技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樣地,以色列受益於軍火工業的發展,所以即便國土只有台灣的五方之三,人口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卻有著足以媲美大國的科技力量。換言之,發展國防產業的額外紅利,便是把工程技術、研發精神發揚光大,讓相關產業更上層樓。

此外,發展國防產業也會促進新一波的新創、研發浪潮,改善台灣已有的創投文化。台灣的中研院、科學園區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也有造船、航空、汽車等工業,更有針對科技公司的創投資金。台灣的工業發展、創投規模或許無法和美國、以色列相提並論,但基本條件卻早已具備,只欠政府的長遠規劃罷了。蔡政府發展國防產業的同時,必須同時改善研發、創新、投資的相關環節,國防產業才能帶來深遠、可觀的附加紅利。

(作者就讀東吳大學英文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