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萬點行情如何由無感變有感?

台股萬點行情持續一年多,且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包括GDP成長、出口暢旺與失業率降低等表現亮眼,可惜,民間消費力道依然疲弱,市況也未見熱絡,此波萬點行情似乎與多數民眾的切身生活並未有緊密連結,小英施政滿意度長期低迷不振,可謂其來有自。或謂小英執政績效相較馬英九執政末期優異,只要執政者能夠清楚說出經濟復甦的真相,讓人民切實感受景氣回溫的暖意,支持度低落之窘境立可化解。

其實,執政者的滿意度偏低,乃是近年全球之共通現象,此因全球化連結日益深化,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完善,各國勞工立足點漸趨平等,導致勞工所得成長不易,而資本卻因自由化之故便於流向高報酬之市場,乃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多數人所得停滯。在此情境之下,無論左派或右派,擁抱自由市場或保護主義,執政者往往面對強大責難,無法得到公允的評價。小英之執政,亦受到此種大環境的制約,加上近年台灣瀰漫唱衰之風,酸民文化盛行,各種談話性節目評論尖酸刻薄,譁眾取寵,以嘲諷戲謔為能事,缺乏理性專業之分析,因而,縱使小英標榜推動各項改革,扶植新創產業,充滿雄心壯志,且年金改革等更繳出可觀成績單,卻仍深陷酸民口水之中難以自拔。

然而,吾人亦不能將小英之負評完全歸咎於大環境的囿限,而是應該檢討執政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方可全盤理解癥結所在,撥開執政的迷障。以這個角度深入解讀,將會了解小英政府滿意度低,並非單純欠缺溝通與說明,造成民眾誤解而已,顯然是政策研擬與執行上發生扭曲錯謬,方始遮掩執政者的改革努力。例如台股萬點行情何以未能嘉惠多數人?台灣的資本市場、產業政策、交易制度與稅制有何缺失,造成多數人即便景氣好轉依舊不願進場,以致讓外資主導了台股浮沉?尤有甚者,台灣經濟支柱的績優股盡皆落入外國投資人手中,外資在各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幾乎都持股過半。最著名的案例便是台積電外資持股近八成。由此,台灣獲利能力最強的優質企業與專業經理人無異於外資的打工仔,替外國投資人賺錢。今年台積電將發出二千多億元現金股利,然而只有四百億元為國內投資人所有,其餘一千六百億元乃落入外資口袋,台灣多數投資人不但賺不到股票的差價,也不是績優企業拚經濟的受益人,則景氣如何?台股在萬點之上不墜?皆與國內多數民眾關連甚微,這才是問題癥結之所在。

資本市場擁有募資作用,可提供充分資金挹注產業的發展,對於具有高風險,且缺乏正常融資管道的新創產業尤其重要。有了健全、發達的資本市場,產業的研發與擴大投資,或者熬過缺乏盈餘、營收及龐大資金需求的初創時期,乃有了重要依恃。因此,各國政府莫不以租稅優惠、交易制度的友善,吸引國內外投資人。反觀台灣,政府並不重視資本市場促進投資人利益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功能,而是將其當成挹注稅收的金雞母,如健保費不足,就拿投資人的股利開刀;另外,當沖交易稅減半,更是建立在「嚴以待投資人,寬以對投機者」的錯誤邏輯之上,本質上就是鼓勵投資人進行短線交易,增加官方的「抽成」收入。換言之,現行資本市場的交易制度,明顯厚待外資與短線投機客,卻對內資與長期投資者不友善,本國資金自然逃之夭夭,避之唯恐不及。如此環境形塑出來的萬點行情當然少有本國投資人參與,更不會反映在所得與消費能力提升上,一般民眾因此無感。

二十幾年前,經濟快速成長支撐起來的萬點行情,帶來淹腳目的錢潮及強大的消費力與繁榮的市況;如今,淹腳目的外資充塞台股,內資卻竄逃國外,寧可到海外進行高風險投資,亦不願留在國內當二等公民。台股的外熱內冷現象,是台灣經濟困境的典型徵兆之一;只有改變傳統官僚思維,進行資本市場的結構性改革,方可吸引內資投入,並且促進產業發展,如此民眾必定有感,也就不勞執政者多費唇舌,施政滿意度自然大幅提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