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戴伯芬/(私校教育改革論壇)大學該轉型、加值還是要退場?

戴伯芬/輔大社會學系教授

開店碰到經濟不景氣,未來市場也不樂觀,究竟是要加碼投資?還是要認賠殺出?還是要求政府全面買單,協助轉型?台灣各行各業深諳生意有賺有賠的道理,國家不需為私人企業盈虧負責,也沒道理要用民脂民膏協助經營不善的企業轉型。政府必須要做的是防止廠商惡性倒閉,積欠勞工薪資與退輔金,避免消費者索賠無門,並回收租借的公有土地、設備。

如果有廠商成立之初,獲得政府特許專賣權、土地變更、租稅減免,再加上人力、設備補助,面對經濟不景氣時,政府卻容許股東獲利了結,甚至出資設立基金協助轉型,媒合新財團收購土地設備,代為擺平預付現金的消費者,為被惡性資遣的員工建立就業資訊平台,大家應該會覺得不可思議,天下那有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這就是當前台灣高等教育的寫照,為什麼獨厚高教董事會?

地雷充斥的大學現場

台灣教育體系是國民黨威權主義國家安置來台軍民的手段之一,來台的中國各地武力團體接管日本軍方營區與土地,各佔山頭。一九五二年韓戰之後,美國對台施壓要求國民黨政府裁軍,這一波裁軍帶起一九六五年專科學校設立風潮,特許隨國民黨來台的文官或軍特警專科興學,一方面分散各地軍閥的勢力,順便監控地方輿情;另一方面化兵為民,提供軍方退輔人員的出路,也形塑出台灣私校威權治理文化與家族企業的特性。

台灣當前一○二家私校中,有六十六家為戒嚴時期成立的專科學校,即是國民黨威權主義下特許興學。一九八七年解嚴之後,由師專領銜升格,一九九四年教改運動之後廣設大學,透過台糖以及公有土地的釋出,讓財團、地方派系的勢力深入高等教育辦學,原本辦農專的改辦工專,再改為工商管理學校,最後改制成一所科技大學,大學成為產、官、學界繞過都市計畫變更土地使用的捷徑,也是取得公有地廉租的手段,連國立大學也投入第二校區的土地開發,形成一波大學圈地運動。

允許技專升格讓原本專科學校過剩的危機延後發作,形成當前滾雪球式的大學過剩危機。二○一六年學生人數減少,依賴學費為主的科技大學首當其衝,除了以減薪、降級、增加招生、行政負擔來逼退老師,加諸教師的壓迫,讓夫子斯文掃地,失去勞動尊嚴;從外籍生、身心障礙學生,甚至從部落原住民、工業區的移工找學生回填缺額,以假人頭虛報教育部補助款。

教育部最近公然違反《大學法》,容許學校自行選擇是否進行評鑑制度,等於全面棄守對於大學監理權責。一連串不斷爆發的教育地雷,炸掉的不僅是教師與學生的學習生涯及人生願景,更是新政府好不容易建立的改革威信。

轉型為了誰?

《私立學校法》以及《財團法人法》原已明訂私校退場、校產清算之後,讓土地回歸地方政府所有,是在維護公共利益,實踐土地正義。在學生人數減少之際,正是政府回收舊特權的絕佳時機。不過,私校轉型退場條例旨在協助私校轉型,教育部甚至成立轉型辦公室,媒合企業建立社福或文化事業。從已退場的永達、興國、亞太、花蓮台灣觀光學院看來,教育部放任董事會踐踏教師尊嚴以及學生權益,引入財團禿鷹獵地。如果讓不良的教育董事會轉進文化、社福事業,可能讓原本只是教育過剩問題,擴大成社福、文化事業不公平競爭問題。

退場要處理的不外是師生權益保護、設備及土地再利用問題。教育部應強化對於私校監督,建立預警制度,保障學生就學權益;比照《勞動基準法》,建立年金轉衍制度,保障教師應有權益,更要積極提供就業輔導與創業扶助,鼓勵高教人才職涯轉換;設備與土地再利用應本於「教地教用」原則,退場學校土地成立教育信託基金,將再發展的獲利回歸教育使用。

小英身為台灣第一位女性總統,一連串的年金改革、回收黨產正在實踐前幾任男性總統未及的轉型正義,殊不知當前私校轉型正在製造一場新的轉型不正義。如果要讓不願投入教育的人離開,讓有意辦教育的人留下來,政府真正要做的是讓不良大學盡快退場還是轉型再投資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