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從柯文哲的日本「核食」談話說起

當今政治人物中,台北市長柯文哲屬於多話者,喜歡在記者前做即興發言,且言多必失,風波不斷;但他的言語直白,有其政治市場,也以這種「柯式談話術」順利連任。日前他就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發言,即為這方面的代表作。柯文哲說,公投禁日本核食不合理,若不准核食,應直接禁國人去核食生產地區旅遊,台灣要思考「民粹跟民主那一條界線到底要怎麼劃」。

柯文哲的話,符合常識,但在公投結果底定之後說,形同放馬後炮。值得關注的反而是,反核食公投過關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幾度公開表達不滿,不僅表明可能訴諸世貿組織(WTO),也間接宣告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第二輪談判已不可能。

加入CPTPP的機會化為泡影,只是我國經貿國際化所遭遇的重大挫折之一。同樣在上週,外交部證實,我國與美國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今年開不成。兩國從一九九四年以來,就TIFA開過十次會議,但這次是連續兩年停開,主要應與我國限制美國豬肉進口有關;如果連TIFA的協商都停頓,台灣要與美國談更進一步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不啻天方夜譚。CPTPP是國際多邊經貿談判,牽涉較廣,TIFA是雙邊協商;以外貿為主要經濟成長驅動力的台灣,雙邊與多邊經貿談判都施展不開,經濟前景令人樂觀不起來。

尤有甚者,我國與美日經貿協商的頓挫,不但關鍵都卡在食物或食品安全,還與國內政治密切關聯;禁止日本核食,尤其與國際不同調。即使僅就常識看,也不難找出答案的議題,但在台灣社會卻糾纏不清,且演變成阻礙經貿突破困境的石頭。

常識之一。全球現今只有台灣和中國全面禁止日本福島等三一一核災事故周邊縣市食品進口,在中國兩週前部分解禁,且不排除全面解禁之後,台灣即將成為「全球唯一」;台灣有優於歐盟及美加的食安標準,擔當這「全球唯一」嗎?

常識之二。食安管理應合國際標準及作法,才站得住腳。南韓和台灣一樣,曾禁日本「核食」進口,事經WTO裁定,違反食安檢驗及防疫協定。南韓是與眾多國家簽有FTA及多邊貿易協定的國家,台灣有跟國際規範對立,進而遭到貿易報復的本錢嗎?

常識之三。食安不能馬虎,禁止問題食物食品進口,不論輻射污染或豬瘟感染,事所必然。我國禁令實施八年多,雖傳出少數日商改標事件,但衛福部檢驗十二萬餘批,輻射檢驗都合規定,實際上無所謂「核食」進口。

常識之四。國際經貿互動,須平等互惠,禮尚往來,國際間普遍解禁、放寬或比照日本國內標準處理其食品進口,我國卻反其道而行,還期待日本與我國簽署經貿夥伴協議(EPA)、經濟合作協議(ECA)或協助加入CPTPP,豈非強人所難而一廂情願?

僅從這幾個常識判斷,即可印證柯文哲所說,禁止日本食品進口的不合理。同樣地,國人一年去日本觀光近五百萬人次,出入境主要的成田機場位於千葉縣,也在我國禁區之列;觀光客不免在機場飲食,是否也應一併禁止,「以維護國人健康」?

事情演變至此,提案並推動的中國國民黨及其副主席郝龍斌是源頭。這個政黨近年不論在野或執政,親中是一貫立場,總與中國同一個鼻孔出氣,阻斷台灣擺脫中國糾纏的一切努力。二○○一年,美國總統小布希批准對台灣出售八艘柴電潛艦,國民黨以其國會多數,六十九次封殺預算案,以致至今我國潛艦自製困難重重。如今安倍對我國相當友好,台灣也正亟思擺脫中國糾纏,國民黨又在台日關係設置障礙;聯共制台,多年不改。

另一方面,完全執政的民進黨也難辭其咎。所謂「核食」議題,並非公投突然浮現,蔡英文政府卻未有效處理,連公聽會也開得「離離落落」,終致擺爛任由在野勢力積非成是。公投期間,又落入「當家不鬧事」迷思,未做大力溝通說服辯駁,至少讓國人不能在昧於事實與國際環境之下投票。這樣的完全執政,顯然也有負公眾期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