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尋根台灣

繼去年八月紐西蘭毛利人前來台灣尋根,近日又有英國人史溫侯(Robert Swinhoe)的後人,跨海到高雄追尋先祖留下的足跡與事功。英國一八六一年於台灣府(台南)設領事機構,史溫侯首任副領事,三年後轉到打狗(高雄)開設領事館,他升任領事。據報導,他的後人小史溫侯(Christopher Swinhoe-Standen)前來柴山探訪先人蠟像,體驗當年進行台灣獼猴等博物踏查的場景,寫下「首任英國領事子孫 百年後跨海尋根」、「老少史溫侯 跨越時空相會打狗」的佳話。

史溫侯在台灣留下的足跡,不僅外交領務,更重要的是調查研究台灣物種。本身是博物學家的史溫侯,屬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有當時「最成功的自然探索者之一」雅稱。他在台灣雖僅四、五年,卻數度做生態考察之旅,探索人文及野生動物,發表論文,如「福爾摩沙鳥類學」、「福爾摩沙爬蟲動物名錄」等,成為西方國家研究福爾摩沙的重要著作,至今仍是世界生物學界重要經典。

由他命名或有系統採集而發表的物種名錄,鳥類達兩百多種、哺乳類四十多種、植物近兩百五十種、陸生蝸牛與淡水貝類兩百多種、昆蟲四百多種及其他兩棲爬蟲、魚類、無脊椎動物。其中最重要的,他發現許多台灣特有種,如獼猴、藍鵲、黑熊、雲豹、畫眉、藍腹鷳及梅花鹿等。至今台灣記錄的鳥種中,約三分之一是史溫侯首先向世人發佈,堪稱台灣鳥類研究的開山鼻祖。台灣特有的藍腹鷳、台灣水鹿,都以他為學名;兩棲爬蟲類的赤蛙、攀木蜥蜴、游蛇,也直接以史溫侯為名。

史溫侯之外,比他晚十年來台灣的加拿大傳教士馬偕,探索台灣的紀錄最多姿多彩。他一八七一年底從打狗進入台灣,後選定淡水為宣教基地,足跡遍及台灣。他的回憶錄「福爾摩沙紀事」三十六章,除了回顧傳教工作,將近三分之二篇幅敘述對這一他稱為「最後的住家」的探索,地理、動植物、人文兼而有之。

台灣四面環海,得氣候山川之賜,林木蒼鬱,物產豐富,十六世紀從海上路過的歐洲水手為之驚豔,而有「福爾摩沙」或美麗之島的讚嘆。然而,也曾統治的清國卻宣稱台灣為「鳥不語、花不香」的蠻荒、瘴癘之地。不過,台灣還是台灣,問題出在大清這個外來政權:它只重維持統治,對有系統探索美麗島的興趣不大,也未做全面普查;其間或曾有文人、官吏留下紀錄,也常流於走馬看花或遊記之類的水準。

相形之下,十九世紀中葉在台灣對外開放之後前來的國際人士,如史溫侯、馬偕,以其敏銳觀察力,發揮冒險犯難精神,運用現代科學方法,探索台灣的豐富多元內涵,且越探索越美麗,讓美麗島實至名歸,不愧自然與人文薈萃寶地。他們留下今天彌足珍貴的紀錄,所發現的福爾摩沙,也讓台灣人更清楚認識自己家園,是實至名歸的美麗島!

在台灣長遠的歷史中,像史溫侯後人的到訪,提醒人們美麗島有許多不容忘懷抹滅的過去。史溫侯以實際行動印證這一土地的美麗,特別是「鳥類萬花筒」的特色。毛利人訪問團一到台灣,從山巔看到日出,領隊就哭了,「為我們共同的祖先感動落淚」︰因為毛利人與我們原住民的血緣及歷史連結,是有科學嚴謹考證為基礎的;包括語言學、考古人類學及基因等研究都顯示,台灣應為整個南島語族的發源地,或至少是「祖居地」之一。

同樣地,金瓜石盟軍戰俘紀念公園每年夏天都有不少歐美人士前來,追念二戰盟軍戰俘在此地的艱苦日子,也凸顯台灣曾有多座戰俘營的往事,人民歷經戰爭歲月的苦難。至於老一輩的「多桑世代」接待日本訪客參觀國民小學,彰顯的是台灣普及的國民教育,始自二十世紀之交的日本時代,許多國小有超過百年以上的校史,正源於此。

高中歷史課綱即將改變編年史方式,不再以中國史、台灣史及世界史呈現,而採區域式、主題式的方式編寫,並強調原住民、被殖民國家的主體性等議題的思辨。這一重新建構歷史及史觀的工作,有助扭轉以往歷史教育的偏差,實屬必要。但在教科書之外,像史溫侯後人來訪,也是我們重新回顧歷史、認識歷史的機會;畢竟,對歷史的認識,只有透過範例不斷檢視,才可能生動而深刻,普及人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