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物速寫》不讓台灣文物消失 林于昉蒐集400年台灣史

林于昉小檔案

林于昉小檔案

2017/10/05 06:00

數萬件收藏 寄藏或慨捐台史博

記者楊媛婷/專訪

「位在台北的歷史博物館沒有台灣,位在台南的台灣歷史博物館沒有歷史。」林于昉成立「秋惠文庫」七年,上月底這間收藏有台灣四百年歷史文物的民間文庫,因家族決定現址挪為他用而吹熄燈號。最後一天湧入的人潮,無法撫慰林于昉認為台灣文物始終沒被當局重視的「寂寥之心」。他抱怨,歷史博物館名為歷史,但排除歷史;台灣歷史博物館因經費緣故,無法大量購藏本土歷史文物。

曾是旅日牙醫師的林于昉,一九九八年在母土的召喚下回台,國外友人來台要他帶逛台北有台灣特色博物館時,他才發現公立博物館典藏與展出的文物都以中國為主,台灣的歷史文物在台北完全「人間蒸發」。他想要知道土地的歷史,也想透過文物向國外友人展示台灣的風采,就是這股簡單的念頭,開啟他一走廿年的蒐集之路。

「收藏這件事很玄,文物真的會找人。」林于昉回憶,二○○三年參觀故宮「福爾摩沙展」後,重要展件《番社采風圖》讓他念念不忘,沒想到過幾個月就有拍賣商拿著該圖上門兜售。「只要是關於台灣的文物,我都收!」林于昉的痴狂在拍賣界傳開,數萬件的台灣文物從四面八方進駐他的庫房。

一開始只帶友人參觀庫房的林于昉,不甘心台北明明是首都,卻沒有關於台灣歷史的展館,「在地人不重視在地歷史,代表教育失敗。」曾在日本松本齒科大學擔任副教授的他,下了收藏界少有的決定,「歷史不該只在庫房,文物應要與民眾接近。」

林于昉以父母名字中各取一字,在永康街鼎泰豐旁成立「秋惠文庫」。民眾走進其中,就能將台灣四百年的歷史變遷盡入眼底;從見證「有唐山公、無唐山嬤」的平埔族婦女畫像、反映台灣曾受荷蘭與西班牙殖民情景的「憨番扛廟角」建築構件,國民政府來台後威權統治的宣傳標語等,林于昉試圖蒐集每道曾在台灣土地鏤刻的歷史軌跡。最古老的軌跡來自一封清領順治時期台灣官員上書鄭成功為逆匪的公文書,「這些文物說出台灣歷史在不同統治者間的轉變。」

林于昉也蒐集許多台灣民營企業的紀念品,甚至過去國營企業公賣局、台電等在日治時期前身公司所發行的酒標冊、標誌等都在林于昉的庫房裡,「從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後,因政權轉移與政治因素,當時的國營企業都非常不重視日本時代留下的文書,這些文書流到二手書攤,再輾轉到我手裡。」

盼公家博物館給台灣文物空間

文庫熄燈,林于昉眼底映著不捨,多所接洽後,他決定將價值上億的文物寄藏或捐贈給台史博。林于昉說,這幾年很多年輕人開始關注自身的歷史文化,他彷彿見著希望之光。但看到台北的公家博物館如故宮、歷史博物館展覽幾乎完全排除台灣歷史脈絡,又讓他感到哀傷,「為什麼台北的公家博物館,幾乎沒有看到在地元素?真的很希望政府能給台灣文物一點空間。」

林于昉展示錢樹等尚未曝光的展品。(記者張嘉明攝)

林于昉展示錢樹等尚未曝光的展品。(記者張嘉明攝)

清領時期家族若有人考上舉人或是秀才,就會打造類似的英雄榜名牌;到了日治時期,大學牌取而代之。(記者叢昌瑾攝)

清領時期家族若有人考上舉人或是秀才,就會打造類似的英雄榜名牌;到了日治時期,大學牌取而代之。(記者叢昌瑾攝)

平埔族婦女畫(記者叢昌瑾攝)

平埔族婦女畫(記者叢昌瑾攝)

林于昉創辦的「秋惠文庫」於上月底熄燈。(記者張嘉明攝)

林于昉創辦的「秋惠文庫」於上月底熄燈。(記者張嘉明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人物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