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2025前推非核家園 小英要兼顧綠能產業國際化

蔡英文推綠能科技創新產業。(記者劉信德攝)

蔡英文推綠能科技創新產業。(記者劉信德攝)

2015/09/18 20:1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今天出席綠能科技創新產業政策記者會,對於台灣的能源使用議題發表看法,指出在2025年前將會完全落實非核家園的目標,以「綠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其底下4領域,對環境有利又可增加國家競爭力。

蔡英文表示,非核家園只是發展綠能的其中一個目的,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台灣本身為太陽能光電科技大國,且在未來1、2年內太陽能成本價格將會與一般發電途徑等價,再者,台灣海峽是全世界難得的風場,配合台灣地理環境,風力、地熱、生質能、潮汐能都具有相當發展潛力。

蔡英文認為,將國外技術引進國內,同時將國內科技相關產業與學校內的研究資源集結起來,構成實具能力的綠能產業生態鏈;再以國內能源需求來支持綠能產業發展,逐漸提高綠能的使用比重,以此吸引投資綠能的資金;穩定國內產業發展後,藉以綠能廠房規劃與輸出服務進軍國際市場。

蔡英文說,綠能科技創新產業底下4領域包含「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將連結設備、通訊與能源服務等相關業者,輔以各項台灣可發展的綠能產業(如地熱、潮汐、太陽能),再促進國內廠商儲能技術商業化,從頭到尾全部整合,讓台灣綠能科技創新產業成為系統化的世界品牌。

蔡英文出席「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一:綠能科技創新產業」政策發表記者會,致詞全文:

過去幾個月,我曾經在很多場所向大家報告,未來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將是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GDP的成長,不應該被當成唯一的目標;因為一個成功的經濟發展模式,必須兼顧就業、薪資、所得分配、和區域平衡。

所以當政府領航產業的時候,必須滿足這個多元的目標,才能夠使經濟的成果,可以讓全民共同分享。

一、過去創新發展不成功的原因

今天,我在講能源問題之前,我要進一步說明,我們「以創新為驅動核心」的發展計畫。但是在談計畫之前,我要先請大家思考一件事。

以創新做為經濟成長趨動力量,其實並不是今天才有的想法,馬政府執政七年多來,也把創新掛在嘴邊,提出各式各樣的方案和計畫;但是台灣經濟成長,並沒有轉換到以創新驅動的模式,企業創新的能量和成果,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之後,以致於出口競爭力大幅衰退,經濟陷於貧血式成長,危機日甚一日。

問題出在哪裡呢?我認為有幾個關鍵原因:

第一,是「產業的斷鏈」。政府沒有掌握契機,推動產業創新或發展具前瞻性的產業,以致於產業升級遲緩,甚至產生斷鏈的現象。

第二,是「國際的斷鏈」。產業創新必須和全球技術領先的國家加強接軌,但近年來,台灣只重視市場拓展和成本降低,以致於我們和產業技術先進國家的連結度,越來越低,所以創新能量愈來愈不足。

第三,是「法規制度的斷鏈」。產業創新必須有現代化的法規制度給予充分支持,但台灣在法規制度上並未與時俱進,導致技術、人才大量流失、資金投入不足,以及企業創新研發意願及能力的削弱。

今天,過去台灣引以為傲的很多產業聚落,都面臨人才欠缺、投資意願不足、競爭力衰退等問題,如果不及時的支持並注入新的活水,很多產業將陷入崩解的危機。

民進黨非常了解當前國內產業的困境,未來我們將從產業發展策略規劃、協助跨國投資合作、先進技術的取得、全面更新不合時宜的法規制度,以及教育科研體系檢討改進,這些我們都要全面的來做,為台灣打造全新的研發創新能量,重新聚集跨國的人才、資金、技術及創新創業機會,逐步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創新研發中心。

二、以「三個連結」打造「五大創新研發計畫」:

在產業發展策略方面,未來,我們將在「三個連結」,也就是「連結未來、連結全球、連結在地」的基礎上,推動涵蓋綠能科技、物聯網、生技、精密機械、國防產業等策略性產業,藉由這「五大創新研發計畫」,我們要激發產業創新風氣和能量,進而帶動產業的全面轉型升級。

「連結未來」,就是掌握下一世代的產業發展趨勢,依據台灣的客觀條件和比較優勢,規劃推動前瞻性的創新研發中心計畫。我們先行規劃這「五大創新研發計畫」,未來將在合適地點打造研發基地,作為驅動台灣邁向創新經濟的核心力量。

「連結全球」,就是依據所規劃策略性產業特性,篩選出包括美國、德國、瑞士、日本等先進技術國家,做為台灣連結的主要對象。在技術上,將和這些區域的相關機構及企業啟動合作及試驗計畫;在人才上,將啟動更積極的常設性人才交流及延攬機制;在資金上,將和這些區域的企業進行相互投資,並與創投及私募基金合作;在市場上,將透過合作企業及台商在全球據點,建構供應全球市場的網絡。

「連結在地」,就是串連各個創新研發基地,促進跨領域的創新,以及跨區域的整合。同時,台灣內部的在地需求,可以做為產業的先期市場和試驗基地,再進一步推廣到國際市場的應用。

我們將透過這「三個連結」策略,使台灣成為一個不斷鏈的創新島嶼,驅動台灣下一世代的產業成長動能。

這「五大創新研發計畫」,近期內都會一一向大家報告。今天首先要提出的,是「綠能科技創新產業」。

三、為什麼要發展綠能產業

為什麼我們要扶植台灣的綠能產業和科技?大家都知道,台灣社會對於邁向非核家園,已經有了高度的共識,這表示在未來,我們的能源結構必須有所調整。而這個調整,其實是一件好事,它有利於讓台灣擺脫核災的風險,有利於紓緩核廢料無處存放的壓力,它更有利於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

落實「非核家園」,當然是發展綠能產業很重要的原因,但絕不是唯一的原因。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綠能是未來趨勢,也是未來的巨大商機,而台灣擁有發展各種綠能的絶佳條件,如果我們能夠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推動綠能發展,將非常有機會成為亞太綠能創新研發中心及試驗場域,同時也是具有高商業價值的未來產業。

過去十年,無論是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和中國,大家都爭相投資綠色經濟,投資高達百兆台幣。而台灣有良好的綠能產業條件和基礎,這個面對新世紀產業的機會,如果不去積極布局,就太可惜了。

而且台灣能源的自給率很低,不到百分之三,幾乎都向國外採購,一年的能源支出將近兩兆。所以政府投資再生能源的發展,不但可以提升能源自主,還可以節省對外採購能源的支出。

可惜的是,過去八年,政府投入將近一千億到綠色能源產業,但因為產業與研究機構連結效果不好,而且綠能投資布局過於分散,加上「重視零件,忽視系統」的問題;最主要的,是政府不願意擺脫對核能的依賴,缺乏推動綠能的決心。這些因素,導致綠能產業在台灣沒有足夠的內需應用機會,至今才佔百分之四而已。

同時,當綠能與產業脫鉤的情形下,綠能就只能是資本支出與消費,而沒有產業上的回報與獲益,那麼,不僅政府預算無法支撐,民間力量也不敢貿然投資。

其實,台灣的環境很適合綠能產業的發展。台灣的太陽能光電產業,有國際級的研發與製造能量;其他相關產業,例如資通訊、材料和機械產業,原本都是台灣的強項。要人有人,要技術有技術。

在自然環境上,台灣海峽是發展離岸風能,全球數一數二的風場。南台灣有全年充足的日照,而且夏天用電負載最高的時候,也是太陽能發電效率最好的時候,如果可以好好的發電、好好開發,一定能減緩夏天限電危機。此外,地熱、生質能、海洋能,也都有可以發展的潛力。

台灣綠能的發展,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真正欠缺的,就是一個有決心、有執行力的政府。

四、綠色能源科技創新產業聚落

如果民進黨執政,我們會立即接手,分三個步驟,全力發展綠色能源。

第一步,我們會把散落各地的ICT、材料、機械產業和法人、學校的研究資源,連結起來;如果是國內還沒有成熟的技術,就引進國外廠商,透過技術轉移或資源共享,讓一個多元、創新,而且有實戰能力的綠色能源產業生態系,可以成形。

在台南的沙崙,我們會成立創新綠能科技園區,作為這個生態系的樞紐(hub);把各地的研發、製造和人才、資金連結起來,再從這個hub分享出去,提供強力的後援,支持台灣海峽的離岸風能、南台灣的太陽能、宜蘭的地熱或者太平洋的海洋能等等綠能事業的發展。當然,也包括節能與儲能科技的研發。

第二步,我們會以國內的需求來扶持產業,逐步提升綠能的比重,來帶動相關產業的投資,預計會帶動上兆的投資金額。台灣對能源自主和潔淨發電的需求日益增加,這就是我們綠能產業發展的基礎。

透過內需市場,將綠能產業發展起來之後,我們就走向第三步,就是走向出口,進軍國際市場,讓綠能成為下一個明星產業。所以,除了在零件代工之外,系統整合的能力也必須提昇。例如,我們除了生產太陽能板,也能夠提供整廠規劃、整廠輸出的服務,才能在國際產業鏈上,取得比較好的戰略地位。

另外,綠能產業的發展,所產生的關聯效益,還不僅於此,例如離岸風能的發展,我們也將一併建構海事工程能力,開發更多的海洋資源與產業效益。

這三個步驟,可以先後併行。民進黨有信心,要帶大家走向綠能產業的新時代。

五、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

綠能產業的發展內容,包含「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這四個領域,都蘊含著很大的商機,只要政府決心領航發展,也絕對會有很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第一,在節能方面,我們支持設備商、資通訊產業、能源服務業的結合,配合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政府的節能目標來發展。將來,節能產業絕對是一個新興的產業亮點。

第二,在創能部分,我們會全力投入太陽能和離岸風電;加上地熱、海洋能與生質能的前端開發,引進先進技術,扶植台灣的廠商走向國際。

第三,在儲能部分,無論是鋰電池、燃料電池或是氫能,我們希望協助本土廠商,讓這些技術商業化。我們也會規劃更細緻的時間電價,創造離鋒、尖峰之間的儲能需求,讓整個能源運用更有效率。

第四,系統整合,我們除了培植台灣廠商整廠規劃的能力,更要把握接軌物聯網的發展契機,讓台灣綠能產業不只是代工,更可以是系統品牌,走進世界。

六、結論:發展綠能,是為了產業

我們之所以將綠能產業,列為「五大創新研發計畫」的第一項,除了是為了國家安全,要降低對於能源進口的依賴;也是為了降低環境風險,保障後代子孫的環境權。

但更重要的,還是為了經濟發展和就業的需求。我們要提供一個舞台,讓新能源、循環經濟的相關產業,有成長的機會;我們更要建立一個多元且分散的能源供給系統,確保能源供給的安全穩定,打造一個不缺電的產業環境。

我要再一次強調,我們發展產業的決心,要在既有的產業結構上,鎖定新的目標,找出一個拉力,把產業往上拉,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就業機會。

只有整體產業創造力與生產力的提昇,才能讓台灣的經濟體質脫胎換骨,讓勞工的薪資所得提升,讓年輕人有好的就業選擇。年輕人有好的就業選擇,我們就會不斷努力,讓產業發展看得到未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