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爸爸虐嬰/減少受虐兒 有賴親友鄰里雞婆

男嬰身體、四肢,多處有大片瘀青。(記者彭健禮翻攝)

男嬰身體、四肢,多處有大片瘀青。(記者彭健禮翻攝)

2018/03/31 06:00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近年來兒童虐待受理案件人數雖逐年增加,但實際開案人數減少,原因是民眾和教育體系已對兒虐較敏感,一有疑慮就會通報,僅有部分案件是實際有虐待的情況,2016年約9461人,是2009年來最少。

學齡前的小孩若沒進入托育或幼幼班,被虐待情形就難發現。如2014年1萬1000多名兒虐受理開案的案件中,3歲以下佔1成1。學齡前兒童自我保護能力低,加上不易被外界發現,被發現時多已較嚴重。衛福部保護司副司長林維言坦言,3歲以下小孩要靠親友、鄰居平時注意。

長庚醫院曾做過統計,兒少保護病例以0到6歲的嬰幼兒居多,高達82%,且頭部、腦部受傷最多,達60%,嚴重者高達26%會重殘。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說,許多兒虐個案來自風險較高家庭,像家長失業、自身有被虐經驗、有藥癮或酗酒等,當民眾聽到孩子經常啼哭、無人安撫及任何疑似受虐的蛛絲馬跡,撥打113保護專線或110報案電話,都有可能幫助到受虐兒。

嬰幼兒哭鬧可能原因及處置

嬰幼兒哭鬧可能原因及處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