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紙風車連演10年的兒童劇:看見公義和公益的台灣

2017/01/17 06:00

紙風車368兒童藝術工程所到之地,都充滿孩子的歡笑。(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提供)

一部戲連續10年、演出超過6百場,已經成為一場文化運動。「孩子藝術的第一哩路──紙風車兒童藝術工程」打破台灣表演藝術演出規模的紀錄;所有資源投入,更都來自社會力量的支持。這股運動,還在沉默持續展開。

紙風車368兒童藝術工程10周年大會,演出《十年經歷故事》重現當初活動源自吳念真、林錦昌、李永豐等人在牌桌上的靈感。(記者陳逸寬攝)

台灣向來是個公益之島。世界各地出現災難,台灣人捐款不落人後,大愛無國際,救難無遠弗屆。台灣人的愛心,展現台灣軟實力。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柯一正於10周年大會擁抱工作人員致謝。(記者陳逸寬攝)

祖先勇渡黑水溝,來台為子孫尋找福報之地。近代以來,對於強權和壓迫的反抗,催熟了民主的果實。台灣的民主歷程,顯現台灣更是一個追求公義的社會。

紙風車兒童劇團10年前發起368兒童藝術工程,用演出溫暖台灣人的心。(記者陳逸寬攝)

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新興社會力量與傳統慣性相激,對立與矛盾撕裂社會。公益和公義,經由政治立場的區分,出現不同標準。激越昂揚的動員、交相衝擊的攻防,天天在台灣激情上演。各方政治力量駕御者,在立場的保衛和版圖的攻掠中,任由政治對於社會氛圍產生窒息的緊張。權力爭奪中,被忘記的是權力本質,那是為台灣帶來長治久安與社會祥和的義務。

激盪的社會背景之下,2006年底由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發起的「319鄉鎮兒童藝術工程」,以柔性力量催動出一場文化運動,企圖彌合破裂的社會認同。在政治衝突事件占領媒體、干擾作息的紛亂中,它的單純和天真:給孩子帶來笑容,形成另外一種動員,穿透了對立的彼此和分裂的藍綠。

往後發展過程中,為孩子演戲的現場,成為不同立場政治明星、不同行業商界領袖、不問立場的市民百姓,一個避亂的桃花源。10年來,演完319鄉村、再展開第二輪預計368鄉鎮市區的兒童劇巡演,捐款金額超過台幣4億元,來自6萬個團體或個人;總共136萬人次觀眾,平均每17位台灣人就有一位曾經參與現場。點點滴滴的感人故事在各地上演,形成紊亂社會氛圍中的穩定伏流,緩緩滲透、撫慰人心。

為了給兒童看演出,有前總統夫人周美青女士日曬雨淋當志工、排座椅的親切身影;也有總統蔡英文出席現場,呼籲社會支持的溫柔喊話。兒童的笑容提醒大人,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台灣的未來。一個不疼惜兒童的社會,不會養成胸懷民胞物與的政治人物,更不可能走向和平安居。

在台灣,表演藝術不是民眾生活所必需,大部分表演藝術的團隊經營和節目演出,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才能存活;以兒童戲劇做為社會動員的實踐,先天有著極大困難。但是在一場一場的演出過後,施予者與接受者共同分享著喜悅。施予者何嘗只是奉獻!這些在不同領域奮鬥有成的大人,從孩子的笑容中體會自己的價值,往往願意參與更多。於是在10年之中,從兒童劇演出又發展出「八八水災兒童救學生活重建專案」、「鄉村卡車藝術工程」和反毒劇場「拯救浮士德計畫」3個公益項目;目前正號召一萬名支持者,以每個月2百元的持續贊助,支持這些計畫推動。

一個民間自發計畫走過10年,可想而知,必然經歷太多困難;但持續就是希望,實踐就有力量。不需要強調其中任何一位或數位英雄的形像,不論發起人、贊助人或觀眾,都是這場文化行動的推手。它的力量,流動在政、商界和媒體之間,流過台灣各偏鄉、離島的土地,匯聚成為長流,灌溉著台灣社會公益和公義的良田,為了更美好的明天,持續累積實踐的能量。(文:社區文化工作者李國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