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洛杉磯傳真】 有一種勇敢叫做堅持

2017/07/19 06:00

◎王丹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被中共當局虐殺在監獄中,引起全世界的強烈反響。在眾多的悼念活動中,劉曉波的精神遺產成為最常見的討論主題之一。不過這樣的討論,大多圍繞劉曉波的非暴力抗爭的主張和他的「我沒有敵人」的著名陳述而進行,並因此導致各種不同意見的交鋒。在我看來,前述兩個主題固然是劉曉波思想遺產的重要內容,但是如果因為過於聚焦在這些富有爭議性的話題,而忽視了劉曉波精神的其他重要面向,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因為後者,恐怕更具有感染人心的精神力量,也是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他所彰顯的基本內涵。且讓我分享一下我感受最深的兩點。

我們知道,反對運動面對中共這樣的強大的專制政權,劣勢是相當明顯的,因為前者擁有龐大的國家機器,而反對運動在初期階段很難得到對抗的物質資源,無錢無權,無人無槍,看起來毫無成功的希望。但是回顧歷史我們會看到,對抗專制的運動往往還是會獲得勝利,而人類的進步就是積累在這樣的勝利之上。這是為什麼呢?

歷史告訴我們:在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民主力量最終還是會獲得最後的勝利,主要來自於道義資源,這才是反對運動的優勢所在。在這些道義資源中,最重要的兩點,就是勇氣和堅持。而劉曉波長達三十年的努力,完美地展現了這兩個重要資源的力量。

首先是勇氣。1989年北京爆發民主運動,當時的劉曉波正在美國做訪問學者,他完全可以留在海外,進行聲援工作;他也不是不知道一旦返回中國所要承擔的風險,但是他毅然選擇了回到中國,直接投身民運。放棄長春藤大學的訪問學者的生活,冒著坐牢的危險回去一個專制的國家,這樣的勇氣,不是很多人可以擁有的,曉波擁有。1989年之後,劉曉波已經成為當局的眼中釘,此時的曉波,更加清楚自己繼續留在國內的危險,但是他仍然沒有退縮,面對隨時可能被捕的危險,他聯絡各地民主派人士,組建「獨立中文筆會」,撰寫大量文章痛斥中共暴行,這也是需要勇氣的,而令中共對他恨之入骨的,正是這種不怕坐牢的勇敢。當局對曉波既恨又怕,一定要置他於死地,所恐懼的,正是他的勇氣。因為這種勇氣可以感染很多人,帶動很多人;也是因為這種勇氣,正是最終打敗專制主義的道義資源。

其次是堅持。從1989年回到中國那一天起,劉曉波就從來沒有放棄過民主運動的推動工作。為此,他先後四次坐牢,三十年的時間,一半以上是在監獄中,換做別人,很可能已經放棄,但是具有天生的樂觀主義精神的劉曉波完全沒有因為一再受挫而放棄;相反,他倒是愈挫愈勇,直至發起組織了零八憲章運動,把中國國內的民主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當然,他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這種擇善固執的堅持,也是反對運動的重要的道義資源。專制主義可以一時打敗所有反對派,也可以永遠擊潰少數人,但是只要反對運動能夠在困難的環境下堅持下去,最後的勝利就一定會到來。這樣堅持的結果,有的人看得到,有的人,例如劉曉波,就看不到了。但是歷史會記住,今天的成果,是劉曉波這樣的人始終堅持的結果。曉波也會因此而載入史冊。

總之,今天我們悼念劉曉波,就是要從他的身上看到勇氣和堅持的重要性。事實上,勇氣加上堅持,得出的答案就是:希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