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李志銘/作家的聲音是自己的替身

2018/01/23 06:00

1977年日本Columbia株式會社發行「こころの栞(中譯:心靈的書籤)──自作.朗讀名作選」黑膠唱片專輯。(作者收藏翻拍)

文.照片提供◎李志銘

1984年日本講談社旗下「皇聲唱片公司」(キングレコード,King Records)發行谷崎潤一郎《瘋癲老人日記》廣播劇黑膠唱片專輯封面。(作者收藏翻拍)

《瘋癲老人日記》封底。

太初有言,有言則有傾聽。

在古代,印刷術尚未發明時,人們僅以聲音口語抒發情意,故有所謂西洋中世紀遊吟詩人(Rhapsodist)四處流浪、藉此傳播獻唱抒情歌謠和史詩的口述文學(Oral Literature)傳統。最初的文字傳遞,主要乃是透過朗讀,訴諸聲音和想像,舉凡柔腸百轉抑或高潮迭起,在每個段落字句的抑揚頓挫、起承轉合間,傳達出潛藏於言說者心中極為細膩的思想精神及情意姿態。

此處的聲音皆有表情、層次,是一種看不到的存在,有時做為話語的載體、有時又暗挾文字之外的表露,卻能每每穿透我們的主觀意識、渲染無以描述的情感直覺,宛若空中飛翔的鳥。

而後,15世紀德國的古騰堡(J.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隨著雕版複製(圖像)文字的媒介力量,語言和思想透過精確的印刷文字取代了寓含豐沛情意的朗讀,所謂紙本閱讀(同時也是默讀)的時代全面到來。至此,聲音被逐出文字,一個視覺的世界取代了聽覺的世界。

及至19世紀末以降,自1877年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以錫箔製「滾筒留聲機」(phonograph)成功灌錄並播放他親自吟唱一首〈瑪麗有隻小羊〉(Mary Had A Little Lamb)的詩歌錄音之後,不僅意味著人類文明從此進入有聲時代──能夠完整記錄並重播過去的聲音,且藉由錄音裝置而得以保存更多朗讀人聲的機會,遂讓文字與思想又重新回到了聽覺。

內在語言和情感流動

環顧近代亞洲諸國當中,日本大和民族向來以完整保存傳統文化著稱,對於歷史錄音的重視,以及其他各類聲音文獻(所謂「音の財產」)的紀錄尤為不遺餘力。

早在上世紀2、30年代七十八轉蟲膠唱片(又稱電木唱片、「SP曲盤」Standard Play,每一面播放長度不超過四分鐘)流行期間,正值日本新文學思潮與各類大眾文學蓬勃發展的興盛期,彼時活躍於明治晚期乃至昭和年代文壇的坪內逍遙(1859-1935)、与謝野晶子(1878-1942)、北原白秋(1885-1942)、萩原朔太郎(1886-1942)、佐藤春夫(1892-1964)、西條八十(1892-1970)等諸位名作家、詩人,皆曾在他們風華正茂或於晚年圓熟之際,因緣際會來到當時被視為「摩登」物件的留聲機面前,對著收音喇叭留下了朗讀各自文學作品的珍貴錄音。

後來在1977年,為紀念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一百週年,日本古倫美亞株式會社(Nippon Columbia Co., Ltd.)特地發行一張名曰《こころの栞(心靈的書籤)──自作.朗讀名作選》黑膠唱片,完整收錄了這幾位作家當年的絮語留聲。

且聽坪內逍遙吟詠莎劇《哈姆雷特》探問生死疑惑的鬱鬱獨白、与謝野晶子歌頌愛與自由的浪漫奔放、北原白秋藐視世俗偏見的耽美怪誕、萩原朔太郎詠歎孤獨者的寂寞慰藉、佐藤春夫描摹鄉村景致哀悼青春流逝的淡淡情愫,聽聞這些朗讀之聲,不僅傳達出某種內在語言和情感的流動,同時亦令我們隱隱窺見作家本身的人格特質,

語言的載體,靈魂的肉身

昔日魏晉名士嵇康有云:「夫心動於中,而聲出於心」。

字面上,純粹記錄一個人的說話聲,在日語裡又被稱做「肉声」,意即由人的身體發出聲音,既屬語言的載體,亦是靈魂的肉身,而每個相異個體則各自擁有獨一無二的聲音。

但凡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倘若有緣聽見作者親自朗讀,想必該是最能夠貼近原作精神、深入堂奧了(可卻又擔心作家的聲音不好聽,朗讀技巧也差,那就無法讓人體會其獻聲之美了)。

隨之而論,提到《瘋癲老人日記》這部小說,歷來的讀者大抵皆知此乃日本當代文豪、人稱「大谷崎」(為了與同為作家的弟弟谷崎精二有所區別)的谷崎潤一郎生前最後問世、也是他晚年最成熟的代表作。

乍看下,《瘋癲老人日記》是一樁貪戀兒媳婦的老人逐日寫下來的生活雜錄與情欲紀事,卻令讀者無法分辨哪些部分是事實、哪些情節是妄想!其內容主要講述年逾七十歲的小說主角卯木督助因病隱居家中調養,卻不禁迷戀上與他同住一處屋簷下、婚後被丈夫冷落的兒媳婦颯子,而年輕貌美的颯子不僅風騷善舞,更有雙纖細修長的白皙美腿,使得既已年邁又性無能的老人也不由得春心蕩漾!於是老人便不斷找機會接近颯子,颯子也容許老人看她沐浴。隨著病痛逐漸加強、死亡陰影日益逼近,後來卯木督助近乎無法自拔地愛上她裸露的雙腳,看做是佛的玉足,甚至幻想著能夠拓下颯子的腳印(拓本),將其雕刻成「佛足石」做為自己的墓碑。這樣一來,在他(卯木督助)死後便能埋骨在颯子的腳底下,永遠享受被颯子踩踏的絕頂歡愉,由此獲得極樂往生之道……

「聲音」乃源出於生命

由於谷崎每每在其作品裡露骨地呈現了畸變的人物性格和嗜好、施虐與受虐的病態快感,遂常被學界冠以「惡魔主義」的稱謂。尤其對於《瘋癲老人日記》這部充滿荒誕與官能想像的文學名著,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讀過各種文字版本。但由谷崎潤一郎本人透過朗讀的方式,由他自己的聲音來扮演《瘋癲老人日記》劇中主角卯木督助,那可就委實絕無僅有了。

話說最初《瘋癲老人日記》從1961年11月到1962年5月在《中央公論》連載期間,那年谷崎七十五歲,就在朝日新聞社與TBS廣播公司共同合作之下,延請谷崎潤一郎這位作者朗讀《瘋癲老人日記》原著改編的經典段落而錄製成為一齣廣播劇,另也找了赫赫有名的現代作曲大師武滿徹提供換幕串場配樂,並由昭和時代著名女演員、曾擔綱黑澤明執導電影《野良犬》女主角的淡路惠子(1933-2014)一同登場演繹小說主人翁的兒媳婦颯子。

如是,就在雜誌連載結束後,《瘋癲老人日記》旋即由「中央公論社」於1962年5月出版單行本,三年後(1965)谷崎便告辭世。後來直到1984年12月,適逢谷崎潤一郎誕生一百週年紀念,方由日本講談社旗下「皇聲唱片公司」(キングレコード,King Records)將當年谷崎親自朗讀的《瘋癲老人日記》廣播劇錄音正式發行為一套兩張的黑膠紀念曲盤。

當把唱針放下,從曲盤上一圈又一圈的音軌裡,娓娓傳來谷崎的聲音化身為小說裡的老人卯木督助,雖在長期隱晦的壓抑下,面對內心欲望的慫恿、頹靡的拖磨,卻又顯得如此率性而純粹,自然且真情流露地發聲,彷彿透著一股賁湧於生命底層最原始的欲求。換幕之間更搭配武滿徹偏愛以「尺八」(日本的傳統竹簫)獨奏做為主旋律的陰翳樂聲,既顯悠寂閒散而又鬼氣十足,似有一種難以捉摸的神祕意境,更如一陣疾風掠過千年風華,餘音在整個空間迴蕩不已……

2011年5月,隸屬「新潮社」旗下的純文學雜誌《新潮》月刊,特別將谷崎朗讀的《瘋癲老人日記》廣播劇黑膠錄音予以重新復刻CD化,附錄於該月份的雜誌專號。

誠如當代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指稱:「在語言裡,我們不能使聲音離開思想,也不能使思想離開聲音。」聆聽作家朗讀自作,當自感知所謂「聲音」乃源出於生命,並且也把生命注入了接收聲音的感官,毋寧令你時時刻刻側耳傾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