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別拿過去 跟自己過不去

2018/03/18 06:00

(圖/達志影像)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對自己目前這段不快樂的婚姻,吳太太以五個字來形容:「很累」、「很茫然」。吳先生沒有家暴、沒有出軌,但兩人常為了金錢問題和家務分工鬧得不愉快。他的斤斤計較與不願分擔家事,讓吳太太懊悔當初不該為了家人催促和擔心延誤生育時機而匆忙再婚,覺得自己好像一步錯,步步錯,不時憶起與前夫相處的甜蜜種種,愈想愈生自己的氣,明知於事無補,還是常常責難自己。「前夫真的對我很好,是當時的我太年輕、太任性,才會輕易丟失那一段真情。」說得泫然欲泣,但吳太太堅持不怪任何人,只說很難原諒自己。

活在對過去的懊悔裡 對自己感到憎惡和失望

許多人就像吳太太一樣,時常活在對過去的懊悔裡,腦中不斷重覆播放讓自己痛苦的聲音或視頻。明知「千金難買早知道」,不走出過去內心難以平靜、自由,還是不時提醒自己某個或某些無法逆轉的事實,甚至事隔多年,過往的錯誤仍不斷傷害自己和破壞此刻的生活,內心說不出口且旁人難懂的缺憾,有時也會在夢境中不斷重現。

造成容易自我鞭笞、跟自己過不去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源,不少人是因為在原生家庭經驗中,常被高標準的父母嚴厲對待,家庭氣氛較冷酷和吹毛求疵,很少被包容和接納,或是被冷漠忙碌的父母過度忽略,成長過程充滿無助與挫折,因此較不熟悉「原諒」,久而久之,無論所犯過錯或大或小、刻意或無心,都易因失誤而對自己感到憎惡和失望。

以客觀角度詮釋過去 自我肯定取代自責

「活在當下」和「讓過去成為過去」並不容易,以下提供三點建議,有助於活在懊悔中、不易原諒自己者,更能以新的眼光詮釋過去的某些事件:

1.走出愧疚感 客觀看待過去的錯誤

人們不原諒自己,常是囿困於愧疚或罪惡感。或許你真的闖了大禍,或做過某些糟糕的決定,比如投資失利或是愛錯了人,結果也影響到家人,讓家人擔心或受連累,但或許只有你自己認為那是不可饒恕的錯誤,對其他人來說並沒那麼嚴重。

即使不是太大的缺失,許多人也因為內心的罪惡感而不斷自我否定。常有個案告訴過我,他們會為了自己對父母或伴侶大吼而感到非常懊悔,難以原諒自己對家人發脾氣,內心深處並不想傷害他們,當下卻又無法按捺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能原諒自己,常不是因為行為本身,而是被自己的「愧疚感」折磨,覺得自己很糟糕,難以客觀看待事件和坦然面對過失。

2.以仁慈的態度對待自己 作自己最好的朋友

在「原諒」的過程中 ,最常遇到的障礙是「強烈的內在衝突」,理智上瞭解在當時的情境中只能做出那樣的決定,或是所發生的事件或錯誤是個不可避免的意外,但還是被「如果當初能……就好了」的想法所困,變得很悲觀不快樂。

想想看。如果是自己所愛的朋友做了自己所做的事,你會如何看待他呢?會對他說些甚麼呢?也許你會告訴他:「任何人都會犯錯,都可能作出事後懊惱的決定,畢竟當時就是還不懂和不知道後來會怎麼樣啊。」或是「失誤是人生道路的墊腳石,如果不曾感到尷尬或錯誤,可能只是一直待在一個狹窄的舒適圈。」試著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以更仁慈、寬容、溫暖的態度對待自己吧!

3.自我肯定取代自我否定 別帶著懊悔過活

活在懊悔中和容易為了不易避免的過失苛責自己的人,已很習慣帶著未化解的受傷感受和負面想法過日子,要試著原諒和放過自己,就像要他們割捨掉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樣困難。除非下定決心,告訴自己「放掉曾犯的錯誤,別再對自己那麼苛刻」,否則只會繼續沉溺在懊悔中。

此外,要改變容易自責的習慣,需要持續練習自我肯定,比如,每天寫一些自我激勵的話語:「我正在學習放下愧疚」、「別讓過去主導自己的未來」……,一旦「自我肯定」發生作用,產生了正向經驗,它便成為一個新的起點,帶來滾雪球的效應,漸漸取代容易自責和自我否定的慣性。

和自己和解 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後要提醒的是,想走出心裡的那個洞、不再跟自己過不去,不僅要對自己仁慈一點和更客觀看待錯誤,也要允許自己去經歷「原諒」過程中的一切不舒服,給自己多一點耐心。現在,是時候打開新的一頁,這些事件和缺憾已成為個人生命故事的一部分。這歷程比想像中更艱難、辛苦,卻也因此讓人有機會學習善待自己和成為更好的自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