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身口意三業〉正向療法 從改變做起

2018/04/16 06:00

文/呂政達

王宏哲老師近年常上電視節目,成為新一代的親子專家。我去訪問他,聊到情緒對大腦的功能。王宏哲說,負向情緒對大腦造成的電磁活動,普遍大於正向情緒。

王宏哲說:「大腦內的杏仁核對負向情緒很敏感,對正向情緒反而較不起反應。所以,一個人的回憶裡,開心的事情不留下深刻記憶,但負向的記憶卻可是刻骨銘心。在我們的童年回憶中,也多半充塞著負向的事件。」我回顧自己的生命史,也只好點頭稱是。

「杏仁核天生就有情緒的記憶,左邊的杏仁核負責正向情緒,右邊的杏仁核司掌負向情緒。現在我們的成長環境和現代人的壓力,會讓右邊的杏仁核反應過盛,讓杏仁核常常反應,現代人就很容易做出衝動或失控的行為,也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隨著腦造影技術的進步,科學家測試過腦的各種部位對正向、快樂、滿足等情緒所出現的反應,也給馬丁賽利格曼等人當年提倡的正向心理學,提供了腦科學的版本。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心理學家賽利格曼天生悲觀,所以他才會找狗來做出那個著名的「學得的無助感」實驗,就是在狗看到食物時就施予電擊,幾次以後即使電擊不再出現,狗也不敢吃食物。但是,據說正向心理學派的起源來自一個5歲小女孩妮可對爸爸講的話:「爹地,你還記得我5歲以前的樣子嗎?從3歲到5歲的我每天哭鬧,5歲生日那天,我決定不再哭鬧了,那是我做過最難的一件事,假如我可以停止哭鬧,你也可以不要做一個壞脾氣的人。」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的真偽,卻給我一個正向療法最好的輪廓:人不是永遠都快樂的,要從改變開始做起。

加州柏克萊大學神經心理學家瑞克.韓森所著《就一件事:一次做一個簡單練習,培養佛法的腦》(Just One Thing : Developing A Buddha Brain One Simple Practice at a Time)一書,提出就算只是簡單的一件事,只要堅持下去,願意能重覆做就不是件簡單的事,這是多年來修行者的施為,將「意識心」轉化成可練習、導正心念的方法。

現在,你也可以找到「Just One Thing」網站,登記後,每週會寄給你一個簡單的練習,譬如有一個練習是每天花幾分鐘回想讓你高興的小事情,譬如橘子的香氣,到農村親手摘的番茄都可以,或者每天做一件好事。長久累積下去,能夠舒緩壓力,提高免疫力。同時,你也不用跟別人講你在做這樣的練習,只要能夠建立起習慣。

近幾年,正向心理學家轉向注意到那些負面的情緒甚至是悲苦的事件,因為,我們都知道快樂能活化腦部,但我們必須將正向的情緒轉化到面對悲苦,在最艱難的時刻遠離顛倒夢想。所以,心理學家也紛紛轉向跟佛法做連結。

佛法的智慧就在此處彰顯,龍樹菩薩提倡八正道的力量,梵語中「正」也有「圓、全面」的意思。讓我們來練習一種圓法,喜也適用,悲也適用。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