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方清純/種下

2018/04/18 06:00

圖◎川貝母

◎方清純 圖◎川貝母

種稻的時節到了,鄉間到處水光晃晃,自家那塊三分七的田地也漾起水光。

虎尾高鐵一帶水田愈種愈少,配合黃金廊道節約地下水政策,旱作的旱作,休耕的休耕,自家稻米也只種這麼一季,不大不小一塊三分七,養活別人家,也供自家一、兩年吃食。一兩年米糧算算也不少,尤其家裡人口多更是,有田當然自己種。

驚蟄後插了秧。插秧前,發現水井抽不出水,大概是之前休耕一陣子的緣故,父子仨一個下午忙著引水。馬達運轉正常,都灌幾桶水下去了,水就是引不上來,光是發出空洞的聲響,只好拆開水井頂端的水杯接口,查看個究竟。

農用水井非常窄小,差不多成貓能鑽入的那樣大小。我靠近井口探看,深處水鏡粼粼,映天光,照人影,起初甚覺有趣,隨即感到不快,幽閉恐懼症爬上身,對那深沉封閉的底處,畏怕起來。聯想到村上春樹小說中孤寂絕望的井,也想起愛倫坡筆下墓裡復生的活埋故事。

我盯著黑森森的地洞,忍不住揣想幽冥異事。人死後埋得多深?是不是像這口井一樣深?愈想,愈慌。地底的世界,埋著死人的安寧,藏著活人的不安。地面上生機蓬勃,求生多過尋死,老說生生不息,但生意再繁盛,終究迴避不了死。

田裡有稻,也有墳。走在鄉間道路上,常常幾段路就遇上一座。人死種入田,農家多如此。種了一輩子的田,死了也要繼續種下去。阿公過世也是種在自家田裡,以前下田都要到墳上踏一踏,像小時候踏在他身上那樣。阿公種了好久,種了二十一年,才種出來。那塊田不只種過人,也種過花生,種過玉米,種過好多好多,現在種的是檸檬樹。春日到,樹上開滿小白花,花香四溢。

人種田。田種人。附近鄰居有人剛種完,是個九十多歲的阿婆,種出一生長壽好命,場子搞得紅通通的,像辦喜事一樣。村子人口多老耄,壽終正寢,這邊一個剛辦完,那邊又接著一個;雖是自然規律,人生常事,不免還是幾分喪氣。

青壯人口外流,沒幾個肯留下,再回來的更是少。太辛勞,誰肯種,沒賺頭,更不肯。沒幾戶像我家這樣,一家五口一起種。多虧父親,找到一條出路,種起小番茄,否則一大家子,很難種出什麼出息。搭溫室,搞事業,外人看得眼裡生羨,其實也沒這麼值得羨,萬事起頭難,種什麼都不簡單。

稻苗也不簡單,小小一撮,長出一大碗飯。插秧靠機器,補秧靠人力。再過幾日,就要下田補插秧苗,空缺的位置補上,夭損的也要補足,期盼穗實纍纍好豐收。

活著就得種些什麼,種因果,種陰德,種慈悲,各人有各人的種法,有種,有得,多種,多得。福田多種才是好,農人福田最是多,養活眾生做功德,有種,有德,多種,多德。●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