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傳統戲曲接班學問大 陳昭賢、楊正濃京歌拼演技

2018/04/18 06:00

舞台劇《京歌》探討傳統戲曲傳承議題,左起演員郭耀仁、楊正濃、陳昭賢、導演韋以丞、製作人林汶智。(記者王文麟攝)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明華園第三代小生陳昭賢換上時裝,與出身京戲世家的楊正濃同台拚戲,還要在劇中剖白肩負接班重任的成長心路,由韋以丞導演、陳彥廷編劇的《京歌》,是少見同台表現京劇、歌仔戲並探討傳統戲曲傳承議題的舞台劇,將於6月29日起巡迴台北、台中、高雄演出。

陳昭賢說,在這個常常聽到「跨界」的時代,有許多傳統劇團跨現代戲劇的作品,但她第一次看到《京歌》的劇本,發現裡面有京劇也有歌仔戲,「雖然歌仔戲原本就有一些京劇元素,但還是存在著很多的相異之處,這兩個要跨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

在歌仔戲班長大,3歲就登台,陳昭賢說,高中時曾和母親孫翠鳳一起,到北京京劇院跟武生楊少春學了2個月的戲,時間雖然不長,卻讓她對京劇要求唱作念打基本功的特性有很深的感悟,「要當一個好的傳統戲曲演員,基本功是不可廢的」,雖然源自民間的歌仔戲有著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她坦承,有時看到倉促上場的落漆演出,還是會感到「汗顏」。

韋以丞說,並不是把2種表演放在一起就叫跨界,要去尋找兩者的異同,「這就是我作為導演的工作」。他認為,台灣有很多豐富的傳統戲曲元素,但目前學院教學卻讓有志戲劇表演的年輕學子,不一定懂歌仔戲的演變,對莎士比亞反而更熟悉,也習慣從西方去找創作元素,「傳統戲曲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既然一直在做劇場,除了一直接觸新東西,傳統的文化底蘊也是很重要的。」

楊正濃高中之前學京劇,因身高太高後來改學電影,劇中他將和陳昭賢以京劇和歌仔戲演繹同一段故事,京劇的《紅鬃烈馬》和歌仔戲的《身騎白馬》,他笑稱,自己已經不在「梨園」,沒有包袱,陳昭賢則忙喊「可是我還在啊」,韋以丞透露,劇情會巧妙呼應2人的真實人生,陳昭賢是歌仔戲團當家小生,楊正濃是流浪到台灣的京劇演員,現實與劇本對照,有趣又耐人尋味。

《京歌》6月29日至7月1日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7月28、29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9月1日在大東藝術中心演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