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李喬/台灣無毒蛇

2018/06/18 06:00

◎李喬

台灣的蛇類迅速消失;毒蛇以毒名,所以雖然少有人目睹,名目還偶爾會聽到。至於「無毒蛇」似乎不再有人提及了;網路上可以查到「中國底」;「台灣底」全無蹤跡。

我這輩子的童年,有毒無毒蛇是經常遇上甚至「交手」的。回首點數,難免輕輕地惆悵。

「錦蛇」無人書提及,「南蛇」無蹤;有「水南蛇」的記載,卻顯然不是台灣的「南蛇」。

「學術上怎麼說」我不知,個人的見聞經驗是認定南蛇就是錦蛇;河邊、山路上往往橫躺著,不動或悠哉「過路」的;特點有二:現身的總是巨大而長;都是長一公尺以上粗十公分到十五公分的龐然大物。其次,全身蛇鱗灰白,或淡青或帶些淡褐的從頭到尾有身側線紋。

遇警時曲頸彎身竄逃倒是迅速得很。

牠是讓人最不感懼怕的蛇,雖然又大又長。

那灰白帶些閃亮的色澤,真的很好看。

「南蛇」大概是以青蛙、老鼠、甲蟲等為食物,是否也素食,不清楚。沒有聽過襲擊小雞小鴨或蛋類的。是最無害的長蟲。然而我卻參與了一次謀殺南蛇的惡行。

是在國小教書的日子,某個週末下午,訓導處下令:下午班導師要求「家庭訪問」;額外負擔,不是很愉快;其實鄉下居民,家況簡單,我們大都相當知解;專程訪問,實在必要性不高。

那時五年級很特別有四班,我們四個班導心意相同──遊山玩水去也。

──從暑期颱風加洪水,學校對面的山溪,據說進駐了「團魚」(鼈),那是客家人認為「很補」的聖品,總之這個下午我們三男一女準備溜去山溪「捉鼈」。

過程不提,在這四面山石圍繞的深潭──其實潭水很淺,四壁倒是陡立很高──尋不到團魚的蹤跡,卻圍困住一條茶杯大的南蛇。我打算這就離開,兩人堅持提蛇玩玩;反正牠不咬人,很安全。我被迫擔任「防逃員」。

蛇被捉了,頸部、尾段以葛藤勒綑住。我說夠了,放掉牠。三人都表示「扛回」學校再說。

回到學校,校內沒有其他同事。我上完廁所,回家之前想叫他們放了巨蛇,誰知吊掛在鳳凰樹下的大蛇,從頸部起,蛇皮已被剝下一半。有人叫我一小時內回校「吃蛇肉」。我頭都不回地走了。幾十年後,這一幕還印在腦海。

「臭青嫲」,(青音ㄑㄧㄤ,青草味意)。在中國稱「臭青公」很有意思。其臭實際不是青草味,而是難聞的腐臭味;是遇上危機時排泄口噴出禦敵的招數。

「臭青嫲」是有養雞鴨人家最厭惡的傢伙。牠貪食、膽大,以竹棍掃之,有時還會回身反擊的架勢。我們山居農家幾乎都跟牠交過手。牠一次不得手下回還會來;臭氣濃烈,也沒有誰會宰來吃食。

平時見到的都是與南蛇大小類似,但較短;三分之一尾部陡縮,所以「行動」似乎更方便。全身烏褐色,尖頭寬嘴。平時滑動緩慢,遇警反應迅速,真是盜竊好料子。

「臭青嫲」沒人吃食,卻有例外。苗栗頭份的某「蛇肉店」卻克服了其臭。其臭味來自排泄口,遇敵禦敵之用,早被「蛇人」摸清楚了。於是殺蛇人,先剝皮之後,立刻清除腹內,甚至把排泄口以下的蛇身都切割一起拋棄,於是「臭青嫲」肉,還是滿可口的。吃過的人跟我說。

「水蛇」,台灣所指「水蛇」是田邊、山溪邊的,總是姆指以下大小的淡褐淺土色小蛇,沒有毒。養鴨人家還抓來切碎餵鴨子。書本上的「水蛇」往往指海水中巨大的「海蛇」,那是劇毒之物,跟我們少有「來往關係」,不提。

「過山刀」,「據說」無毒。屬「游蛇科」,體形略大──沒有「南蛇」的架勢。正名是「烏梢蛇」,以小魚、青蛙、蜥蜴、鼠類為食,多在小丘陵、溪水邊活動。

身上有黃色縱紋鱗片,體側各有二黑點縱紋。最大特點是背部黃色縱紋鱗片,自排泄口左右以下到尾端,突然突起二公釐左右,而且呈鋸齒狀(這是本人就近細看的)。「學問」在這裡:一、「過山刀」由此命名,二、據說有毒──打鬥時以此傷敵。此說無證明。也是本人獨家說法。

據報導,華南一帶有人飼養,可見被視為美食。在台灣也沒有聽聞誰吃「過山刀」的,因為不夠大嘛。

我個人吃過許多偏僻食物,例如飛鼠、喜鵲、蟑螂汁(媽媽說可治感冒)。但蛇肉「吃不進去」……

是當兵的時候,是「對空監視哨」四人一組開伙。有一次中餐出現「蛇湯」,在大伙又譏又激下我夾一塊入口,可是一觸舌齒,立刻「反胃」吐了出來。我不能吃蛇肉。●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