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身口意三業〉請教伯公

2018/06/25 06:00

在客家庄裡,到處都見得到伯公信仰,伯公管水、管田、管庄,有時好像連天空也管。(資料照,記者廖雪茹攝)

文/呂政達

卜卦、擲筊是許多人決定事情和吉凶的方式。有些人已到執迷的程度,出門旅行,要擲筊;動土,擲筊;換工作,擲筊,他們相信家神或是廟神有一種冥冥的力量,會比我們還知道自己未知的命運。

命運其實有著太多不確定性,所以需要去請教一個未知的力量。這種不確定性,開啟了宗教信仰的天空,我們確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見什麼,或者不會遇見什麼。

訪問李永得,談到客家人的信仰,李永得提到,客家人有事就會請教伯公的信仰,在客家庄裡,也到處都見得到伯公信仰,伯公管水、管田、管庄,有時好像連天空也管。

覺得山川大地,都是自己的長輩在管,會讓人安心。

我特別注意到伯公信仰中「化胎」與「伯公樹」的栽植。「化胎」又名「花胎」,位於廟身後間方,是一塊呈現半圓形隆起的土丘狀,客家人認為這樣可以聚氣納福;「伯公樹」就是「社樹」,通常栽種於土地公廟後方化胎處或是伯公祠旁,主要為榕樹與樟樹。有事在心頭,他們來到這裡請教伯公。

請教未知的力量,心理學家榮格也做過。他想把《易經》介紹給西方人,卜了一卦來請教易經,得到第五十卦鼎卦,也就是說,《易經》進到西方會有像鼎一樣的地位。

榮格寫道:「正如我在《易經》裡看到的,中國人的心靈似乎完全被事件的機率層面吸引住了,我們認為巧合的,卻似乎成了這種特別的心靈的主要關懷。而我們所推崇的因果律,卻幾乎完全受到漠視。」

榮格認為《易經》對待自然的態度,不像是西方重視的因果律。雖然佛法講因果報應,但似乎機率還是很興盛的,擲筊時笑盃、陰盃這種機率的撞擊,在每間廟裡進行著。

但是,我們向神明請教,因為我們相信那是一種緣會,而非僅僅是機率的巧合。當我們擲筊、卜卦,要去請問神意,在那剎那間,我們的心意就向神明靠攏過去。

向未知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未知就成為了我們唯一的已知,等待時間來揭曉。客家人把這個未知的力量親屬化,在母娘信仰中,母娘也是家譜親屬般親切。

我們的身口意,也應該有著這種向神意開放的時刻。如果你的環境周遭有伯公或是土地公祠,請你去請教伯公,默默陳述你的問題,或者像跟家人講話那樣地說出來,相信伯公會聽見你的問題,也相信伯公終會回答你的問題。

回到榮格的請問易經,我不知道是否有人這樣看待過《易經》,我覺得那是個心靈默會的儀式,沉澱、清楚自己的選擇,對未來保持接納開放的態度。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